方言抵心

标签:
杂谈 |
要辨别一个人的归属,辨别他来自何方,可以听听他的乡音,听听他说方言。天南地北,海角天涯,总有一处地方、总有一方水土是这种方言的聚集地,于是,故乡也似乎开始变得有迹可循了。
故乡,原来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在它胎盘里生存的每一个人制作了一张特殊的身份证,刻上了一个粉红色的胎记。无论你行走得再远,方言会永远留存在你的心里,甚至成为身体的某个部分。在远离故土的日子里,它在心底里安睡,被时光保护得很好,直到在你重回故土的那一刻,再被满耳的乡音重新唤醒。
亲眼见识过两个老乡的相认过程。宴会上,起先陌生的两人只是用普通话简单交谈,在报出地名之后,惊诧地发现居然是老乡,于是,接下来,两人如入无人之境,完全抛却了周围的人群,开始用方言交流,语言生动,眉眼翻飞,畅快之意尽写于脸上,似乎还在宣告着:是不是老乡,可以用方言来验明正身。
看来,俗语说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想必让人流泪、产生亲近感的,绝不是因为对方的相貌仪容和自己多么相似,而是对方说着和自己相同的方言,对方拥有和自己一样被故土给予的胎记。地缘上的亲切感,用方言交流的畅快,让身在异乡心底无处宣泄的乡情瞬时找到了情感的出口,于是流泪,于是杯盏交错,于是发扬“老乡好办事”的中国人的处世法则。归根到底,在茫茫人海中辨别老乡寻找同类的唯一途径,正是那满口的方言和不改的乡音。
方言可以辨别一个人的归属地,可以让人在异乡寻找到同样漂泊的乡情。方言,是离心灵最近的一种语言。正是因为方言的这种特性,才使各地的方言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才使每一方水土永远都保持着自己的颜色。
莫小米写过这样的故事:在广东一带,有个流浪汉遭遇车祸,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始终昏迷不醒。有个细心的护士发现,自己查房时用方言和同事讲了几句话,病人似乎手指动弹了一下。于是,几个护士站在流浪汉的身旁,用自己的方言交流。没想到,昏迷多日的汉子居然被一名四川籍护士的方言唤醒。
这是关于方言的奇迹。感慨之余,更加相信:方言有抵达心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