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演一部青春的电影
凌晨,匆匆赶杂志社的约稿,用八千文字对高三的孩子列数大学的美好。不好写的文章,我最终选择了用经典的青春电影作为关键词,来衔接那一幅幅的大学场景。从爱情到友情,从图书馆到宿舍楼,从十七岁到二十五岁,出现在我周围的男女主角们都被我这个蹩脚的编剧写进了电影的故事里,用那些我们都记得的电影片名串联成了黑白色的苍白画面。
在这八千文字的最后,我这样说——
“今天,我选择了用电影来跟你们讲述大学里面的青春故事,我只想用过来人的眼光告诉你们,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由无数的故事和影像拼凑而成的呢?
杨德昌在电影《一一》中说:看一遍电影,听一个故事,仿佛自己的生命延长了一倍。我们经历着电影中的情感,也就体味了一遍完整的人生。那么,今天,我带着你们一起看一遍永不苍老的青春电影,你们得到的是不是也会是双倍的青春呢?”
文字虽然是对别人诉说,可是,当我在午夜时分写下这些文字,编写故事的时候,我何尝不是带着自己跟着电影重新经历一遍四年的时光,何尝不是在重新拥有双倍或者更多倍的青春体验呢?
青春电影,就这样轻易地延续了我们的年轻,就这样轻易地让我们拥有足够丰满的体验。杨德昌真是很好的导演,如此哲理的台词说出,才会有我们对生活拥有双倍的欣喜,对他由衷地崇拜。
《情书》、《花与爱丽丝》、《练习曲》、《夏天的尾巴》……这些一一能数的片名,仿佛歌声带给人的情结也能牵引我想起走过当初的青涩、踟躇、坚定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