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我买过

标签:
王不了评书东写西读 |
分类: 东写西读 |
1、我好像从没贴过书单,因为贴书单似有装逼之嫌。而且我读的书既不高明,也不实用,甚至都不够非主流,谁看了都要摇头。
2、我也很少写书评,因为读到好书我只会说一个好字,坏书呢,都懒得去说。就我而言,书评是多余的事物,不但不写,也不读。读书这件事就像相亲,好不好只有自己看了才晓得,别人的话都做不得准。因为职业书评人好比媒婆,——媒婆的话你能信吗?普通读者呢?那又至少有两种,一是读过封面的,一是真读过的,前者好比暗恋者,后者好比前男友,——他们的话你也信?
3、今天我决定把这两件事都做了。理由如下:
4、贴书单当然并不等于装逼,即便是,也无可厚非,因为装逼是人权之一种。(李海鹏老师对此言亦有贡献。)
5、作为一名绝大部分书籍都通过网购的读者,我不需要人家对一本书的文字、内涵做出评价,但却要仰仗他人对此书纸张、印刷、乃至大致内容的判断。以前我买完几乎从不评论,懒嘛。近来却忽然良心发现:如果大家都像我这样(这是人们在教育他人时常用的句子,虽然明知不可能),那我们岂不毫无借鉴?读到好书,应该介绍,当然也不必叫温柔地逼人家去读,——拜托,除了情书和遗书,世界上没有哪种书是非读不可的;碰到坏书,更应当大肆宣传,以免更多人上当。于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立刻动手,对最近在卓越买的一些书写了几句评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不能叫书评,只能叫评书。
6、虽然动笔前告诉自己:只介绍一本书的外形、体重等外在因素,不对评价其性情、格调,但刷刷写完之后才猛然发现:我也忍不住夹带了一些私货。之前我常怀疑某些人没看懂、没看完乃至没看过,其实自己也未能免俗。据说司汤达的墓志铭是:活过,写过,爱过。我惟有以一种前男友的口吻自许:至少我买过。
除《寻路中国》外,其他都是今天在卓越给过评价的书。
顺便说一句,自从红鬼提醒过之后,我就基本没在当当买过书了,这贱人忒不自爱,当然卓越也不是什么好鸟,但相比之下还是土鸡中的战斗机。
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415wpd1X+BL._AA200_.jpg
什么都可以赶时髦,惟有读书不行。
这本书与林语堂的那本相比,更重视史实、细节。
林语堂的看点在于作者的发挥与感想,——而且,那是一本用英文写给西方读者读的书。
有些见地,不算深。有些炫技,不算少。
张大春的缺点似乎就是太聪明而不会控制,不踏实。
像孙悟空,他会让你惊讶,让你佩服,但是几乎不会让你感动。
总体来说,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就这样吧。
我翻过一遍,感想是:这部书堪称现代文学史的缩影——
燕山出版社的书,纸张印刷都一般,这本也不例外,
但这一本的优势在于:
1、翻译还是可靠的,反正国内的纪伯伦似乎就冰心、伊宏的最可靠。
2、它真的很便宜。
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51YDvqnCE4L._AA200_.jpg
送给学生读。收录了他的几个小说代表作,但《虚构笔记》这样的长篇就没有,散文似乎有三篇,当然少不了《我与地坛》,有这篇,买这本书就不冤。《我与地坛》可以列入一百年来白话文章前三甲。
最后选一本建议千万不要买的书
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41qKaMjQkiL._AA200_.jpg
韩作荣:诗歌讲稿
几个月前,一位朋友便推荐了这本书。
我这位朋友推荐过好几次书,对我来说,他的推荐只有两种可能:极好,或极差。
前者以《金蔷薇》为代表,后者便是这本书。
这是作者平素一些诗歌随感及序跋文字的合集,
感觉完全是一位诗歌官员的发言稿,整本书除了极少数句子之外,全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