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家书
(2010-12-20 14:27:20)
标签:
王不了东写西读 |
分类: 东写西读 |
这是上半年读《从文家书》时的摘录。
读这些书信,看得到沈从文的痴,也看得到张兆和那种孩子似的认真,可爱,也可惜。两个好人在一起是否就必然幸福?(不。)相互理解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吗?(张兆和:“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世间真有现在进行时的幸福吗?(美好的不在过去就在未来,要不就在书里电影里,总之都在远方,——多少幸福和悲哀都根源于这一点。)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或许是在尘世得到幸福的秘诀。
上半部分是我敲出来的沈从文致张兆和家书的节录,下半部分是搜索来的张兆和写的《从文家书》后记。
(原帖在此)
沈从文致张兆和——
我希望一些未来的日子带我到另一个方向上去,太阳下发生的事情,风或可以吹散。因爱你,我并不去打算我生活,在这些上面学点经验,我或者能在将来做一个比较强硬一点的人也未可知。我愿意你的幸福跟在你偏见背后,你的顽固即是你的幸福。
我愿意你好好的读书,莫仅仅以为在功课上对付得下出人头地就满意,你不妨想得远一点。一颗悬在天空的星子不能用手去摘,但因为要摘,你那手伸出去会长一点。我们已经知道的太少,而应当知道的又太多……
每次见到你,我心上就发生一种哀愁,在感觉上总不免有全部生命奉献而无所取偿的奴性自觉,人格完全失去,自尊也消失无余。明明白白从此中得到是一种痛苦,却也极珍视这痛苦来源,我所谓“顽固”,也就是这无法解脱的宿命的粘恋。一个病人在窗边见到日光与虹,想保留它而不可能,却在窗上刻画一些记号,这蠢笨而又可怜的行为,若能体会得出,则一个在你面前的人,写不出一封措辞恰当的信,也是自然的道理。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
张兆和《从文家书·后记》——
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校阅后,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经历荒诞离奇,但又极为平常,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多多少少必须经历的生活。有微笑,有痛楚;有恬适,有愤慨;有欢乐,也有撕心裂肺的难言之苦。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所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对人无机心,爱祖国,爱人民,助人为乐,为而不有,质实素朴,对万汇百物充满感情。
照我想,作为作家,只要有一本传世之作,就不枉此生了。他的佳作不止一本。越是从烂纸堆里翻到他越多的遗作,哪怕是零散的,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的,就越觉斯人可贵。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谨以此书奉献给热爱他的读者,并表明我的一点点心迹。
张兆和
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