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不了东写西读 |
分类: 东写西读 |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既然你们都可以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后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去年读到这篇文章,如果不是作者名字赫然在目,很难相信这样励志的文章居然出自张爱玲之手。中学时候读《路遥文集》,盗版,字太小,没有读完,但是一直记得《人生》开头引用柳青的那句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第十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的时候,有场半决赛辩题为:选择越多越幸福VS选择越多越痛苦。从辩论角度来说,这并不是个好辩题;但就个人感受而言,无疑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其实,问题并不在于选择的多少,关键是我们只能活一次。人生的岔道口有很多,而我们每次只能选一条路走,不能回头。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弗罗斯特的这首诗为何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
(顾子欣译)
未选择的那条路我们总会念念不忘。这叫人想起钱钟书说过的一句话,大意是摘不到的葡萄,我们不但可能想象它酸,还可能想象它分外的甜。刚才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确切的原文。按道理应该是在《读伊索寓言》一文中,可是没有。哪位知道准确的出处与原文,请告诉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幸好张爱玲的“玫瑰论”容易找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这样的想法最普遍也最苦恼,我们还是学着珍惜已有的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