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不了毁人不倦 |
分类: 好为人师 |
课题: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课时:两课时
学生:六年级十二班
授课:于永正
整理:王不了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课前交流】
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生:早上好!
师:大家认识我么?
(两生答:认识。)
师:怎么认识的?
生:有次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有你的名字。
生:我爸爸是报社编辑,有此他发了一篇邱老师的文章,题目是《怀念恩师于永正》。
(众笑)
师:嗯,不错!我的名字,于永正。于,大家看我写,(书空),永正,难道于老师永远正确吗?(众笑)
师:大家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看不出来!
(生坐端正)
师:呵呵,坐端正,用实际行动表示欢迎,还有呢?
(生鼓掌)
师:还有别的表达方式吗?比如说,用一两句话表达?谁来说?
生:欢迎于老师……
师:干什么?
生:欢迎于老师来三鑫……
师:来三鑫干什么?
生:来上课。
师:很好。大家给他掌声!还有吗?
生:欢迎于老师再次来三鑫给我们上课!
师:为他的“再一次”鼓掌!
(生鼓掌)
生:因为于老师2004年来过一次。
师:对!你们是三鑫双语学校,双语,除了汉语还有什么语?
生:英语!
师:谁用英文说一句欢迎我的话?我不懂英语,你可以蒙我。
(众笑)
生:Welcome to Sanxin school!
师:在场的英语老师,他说对了吗?哦,对了,给他掌声!大家希望于老师怎么上课?给我提提要求。
生:希望您上课像刚才一样有风度,幽默一点。
生:希望您上课一直微笑。
师:嗯。老师们,听见了吗?这不是对我一个人的要求啊!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我们要上的课文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于老师是特级教师,而且是江苏人。
师:嗯,不错,还有吗?
生:于老师的工作单位是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
师:你讲得很详细。同学们,处处留心皆语文!下面咱们开始上课,咱们是中间休息会儿还是两节课一起上?
(生沉默)
师:那好,咱们中间休息十分钟。到时请大家提醒我。
【第一课时】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咱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请大家举起右手,跟于老师一起书空。
(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回头)咦,有人“啊”了一声,啊什么?
生:字写得真好!
师:(笑)谢谢,我对自己有个要求:写给学生的字,不管是黑板上的、还是作业本儿上的,都不能让学生看不懂!
(生齐读“瘫、痪、侍、捶、膳、豌、诀”。“豌”字有人读错。)
师:请重读倒数第二个字。
(生读“豌”。读音正确。)
师:对,这个“豌”字很容易读错,而且课文中这个字还组了个儿话音的词。请大家读一遍。
生:豌豆黄儿!
师:跟我读一遍。豌豆黄儿。
生:豌豆黄儿。
师:好。再看“诀”字,谁用“诀”字组个词?
生:诀别。
师:诀别是什么意思?
生:永别。
生:永远都看不到了。
师:大家看课文第五段,“……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作者从此以后见过母亲没有?
生:没有。
师:好。那看来“诀别”就是最后一次见面。
请大家看我写“捶”字,注意笔顺。
(板书,生书空)
“捶”字有四横,中间一横最长,下边儿一横最短。请用笔在纸上写两遍。
(生书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我想知道大家预习之后读得是不是流利、正确。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读得很不错。但是要注意,读到“望着望着”和“听着听着”的时候,第二个叠词得读轻点儿。(范读,生再读。)嗯,有进步!
(一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音色很美!请坐。谁接着读?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较有感情。)
师: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好的!我可以断定,你的语文成绩一定很棒,最起码,作文肯定很不错!因为你读得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环视)谁读四、五、六段?
(一生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富有感情。)
师:你超过了刚才那位同学!我敢断定,你的语文成绩比她好!掌声送给她!
(一生读第七自然段。一般)
师:不错。大家越读越好!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下面我给大家读一读。请注意两点:一,注意于老师怎样停顿;二,注意“我”与母亲对话时的语气,想想他们各自有怎样不同的心情。
(师范读。张弛有度,声情并茂。有生落泪。)
师:(停顿)同学们,书,要反复读,用心读。读这样抒情的文章,要记住两句话:速度不能快,慢慢地读;声音不能高,轻轻地读。下面请大家齐读一遍——这样的文章应该捧着读!神圣,神圣啊!
(生读。)
师:(正说话,话筒声断,场内有刺耳杂音。)请电脑老师修一下。这是现代化给咱们开的一个小玩笑啊!(稍后,一切恢复正常。)请大家看课题,想想作者怀念什么?
生:母亲。
师:不错,就是母亲。(板书)为什么还要加上“秋天”两个字呢?这个问题在心里想想就可以了,不用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再想想,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感人呢?史铁生写过很多关于母亲的文章,这些文章也拿过很多大奖,究竟原因何在?下面我们就来读母亲。
(板书,在“母亲”前加一“读”字)
师:读一个人,就是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板书:言、行、色)请大家默读课文一、三、六自然段,将描写母亲语言、动作、表情的词语和句子分别用不同的记号划记出来。
(生标记。)
师:(约三分钟后)课文描写母亲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很多,请同学们挑选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用红笔再标记一次,这次就有点儿难度了,需要你用心思考一下。
(生思考、标记)
师:(约两分钟后)母亲说的那些话很重要?
生:(读)“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几次?
生:两次。
师:其实还有一次,虽然没有明说,但也表达了这个意思,在哪里?
生:第六自然段。
师:对。(板书“好好儿活”)所以这句话实际上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还有哪些话很重要?
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师:嗯,这句话也很重要。(板书“那个……那个……”)还有吗?
生:“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师:好,还有一句类似的话,是哪句?
生:“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师:不错,这个意思在文章中出现了两次,值得注意。(板书“听说……”)描写母亲动作的词有哪些?
生:悄悄地,偷偷地。
师:这些是修饰动作的,不是“描写”动作的。谁再说?
(两三生先后答:躲。扑。抓。师依次板书)
生:还有“挡在窗前”的“挡”字。
师:很不错!这个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你注意到了,难得!(板书“挡”字)那么表现母亲神态的词语有哪些呢?
(生依次答,师板书“央求”、“笑”)
师:同学们,母爱是很平凡的,母爱不是空的,不是虚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可以说,母爱就是一……
(生愕然不知作答)
师:看着黑板,想想,母爱就是一……
(生凝视板书)
师:(手指“言行色”)母爱就是一……
生:一句句话。
师:对,说完整!
生:母爱就是一句句话。
师:对了,母爱就是一句句话语。还有呢?
生:母爱就是一个个动作。
师:还有呢?
生:母爱就是一个个表情。
师:对啊!同学们,母爱不是空的,它就是一堆细节!(板书“一堆细节”)它是很平凡的!如果说这些细节就是一滴滴水珠,那么,正是这些水珠才汇集成了母爱的汪洋大海啊!(停顿)好,现在休息一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