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能力控制风险吗?

对照这一阵子以来,一般投资大众常常是在“高获利、高风险”产生亏损之后,又再度被一些号称“保本”的商品二度重伤。追根究底,似乎都与“管理风险”脱不了关系。
前几天,赶了两场记者会,一场是投顾公司的高收益债券基金投资说明会,另一场是期货公司准备发行的一档,号称“风险与投资报酬均介于股票型及债券型基金间”的新型态期货基金。
在前一场投顾公司记者会中,一位副总私下大叹最近台币升值,再加上投资市场大环境不佳,投资人不但越赎越多,而且没有逢低买回的迹象。她以同公司的香港、新加坡与韩国分公司为例指出,当这些国家投资人已经开始逢低进场时,却仍不见台湾投资人有任何动作。
最后,这位副总无奈地表示,台湾的投资市场虽然已经澎勃发展了十几、二十年,投资人实际上也曾经经历过好几波的市场涨跌循环,却依然未能转变台湾投资人“买高卖低”的宿命。
接着在第二场演讲中,虽然主题是一档即将引进台湾的新型态期货基金,但是会中引介人的一句“专业投资机构认识到‘管理风险’比‘管理获利’重要得多”,更让笔者感触良多。
多年以来,台湾投资人往往都在“追逐高报酬”与“极度保守”中摆荡。行情好时,投资人大幅抢进;当投资环境丕变之际,就全都涌向超保守的投资工具。但是不幸地,投资人也常常是投资两面捱耳光,两边都没得到好处。所以笔者想藉此机会,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几点心得与感想。
首先,想要求得高利润,当然得冒较高的风险。但是,如果投资人在进场前,只想到“求取高获利”,却没有优先注意到风险的大小,那么,亏损的机率将是非常大的。
现阶段所有媒体或者是所谓的投资大师,莫不怂恿投资人“比别人多冒些风险,才会有更高的获利”。举例来说吧,在《川普致富101》中的第30讲,川普集团总裁—唐纳.川普(Donald
J.
Trump)就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多担些风险才是致富的重要关键。不只是川普,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曾经分享他的个人致富秘诀,就在于“冒险赚大钱”。
笔者无意要投资人只求安稳,完全不考虑投资报酬率。因为在通膨疑率越来越高之下,太低的投资报酬率,将会让资产更加缩水。相反地,投资人似乎应该考虑:这个高获利投资标的的获利虽然吸引人,但是自己是否真的能承受这样的风险?
不过,假使上述这些国外大型资产管理或投资公司最在意的,是风险波动性而非报酬率的高低,那么,一般投资大众如果想要在机构法人环伺的市场中,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位,恐怕就得老老实实地将风险置于获利之前,也才能在投资过程中稳行万年船。
二、衡量风险的高低,是在投资人自己,而不是理财专家。也就是说,不管业务员如何吹嘘某项投资标的的高获利,投资人应该先看看它的风险会有多少?而且这个风险是不是自己能够承担得了的?如果不是,就算获利发生的机率很高,恐怕也得要三思而后行。
事实上,假使投资人在每一项投资之前,都先仔细思考过投资标的的风险性,不旦不必常常更换标的,也更不会有“在低点拼命赎回,在高点抢进加码”的一窝蜂行为了。
以投资基金为例,有单笔投资与定期定额两种模式。一般来说,定期定额投资人的属性应该是满保守,而且愿意长期投资的了,但实际的数字却显示,这群保守投资人,却一样难脱“追高杀低”的宿命。因为从投信投顾公会的资料来看,台湾投资人进行定期定额扣款的人数,都是随着市场行情而起舞。
根据银行人士的私下了解,这些停止扣款的投资人是因为担心经济前景不明,一路扣款买下去,不知何时才能翻身。所以才会在亏损没有继续扩大前,赶紧采取暂停扣款的动作以自保。
三、风险可能永远无法消除,但是,善用资产配置的观念,高风险也能够降低。如果投资人都能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来思考或选择投资工具或标的,那么,市场上很高风险的商品也不表示完全不能购买;至于非常保本的商品,也不见得就全然可以让每位投资人放心。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有没有做到“资产配置”的分散风险动作。因为将全部身家赌在某一档标的上,尽管投资风险不高,甚或是可以100%保本,恐怕也不是一件明智的做法。同样地,如果将资产做适当的配置,就算是高风险的投资工具,也一样可以纳入投资组合当中。
上述论点,或许都是老生常谈,但是笔者认为,对照这一阵子以来,一般投资大众常常是在“高获利、高风险”产生亏损之后,又再度被一些号称“保本”的商品二度重伤。追根究底,似乎都与“管理风险”脱不了关系。
笔者诚心希望每位读者,都能藉由投资理财的运作,顺利达到人生的各项财务目标,而不是让自己的资产“越理越少”。
作者:李雪雯
2008/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