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的电视是愈发的难看了,手指把遥控摁遍,节目都像批发市场一样在批发着奋斗的气息,这气味有点像冬储大白菜,虽然廉价虽然寡味到了冬季就要这口。难怪石康的《奋斗》酱紫火。奋斗的精神比起家长里短,有如白菜和臭豆腐,两厢一凑,立马衬出芬芳来。好白菜的不多,但白菜不可缺,臭豆腐可缺,但有人偏好这口。我就喜欢臭豆腐。比如各种电视心理咨询节目。每每看得我瞠目结舌。大大启发了我的文学想象力。
这种节目最出彩的是倾诉者都很真诚,可那些主持人、心理咨询专家一个比一个赛着虚头八脑。脸上写着同情,心里透着优越。然后拿一套陈词滥调的“菜根谭哲学”、“心灵鸡汤”、“卡耐基成功术”去指导小民百姓,明明是家长里短偏偏搞得大义春秋。求助者掏心窝帮助者掏哲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帮助者都很矜持,知道这样的问题和场面死也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所以掏出的哲学也都高屋建瓴,言不及义。
说老实话,好多问题不可解,有一个真诚的倾听对这些倾诉者来说,大概比什么建议都更安慰。
最近看到一档节目,一帮男女围着一个51岁的阿姨苦口婆心,因为阿姨居然有一个少女般不切实际的爱情梦,老想碰到一个一见钟情的爱人,老想有段热烈的爱情。阿姨以前有过两个男人,一个初恋一个离异的丈夫,都没有实现阿姨的爱情理想,所以阿姨一直心存怅惘和梦想。阿姨说自己喜欢有责任感的男人、不说脏话不动粗的男人、不抽烟喝酒的男人。一男的立刻就叫起来,您这要求太高了。然后问阿姨:“有没有想过你碰到你喜欢的男人,那男人却不喜欢你?”。那言下之意,您都51岁了,除了跳楼甩卖还有什么前途,居然还提条件。然后一女作家说:“我看您是既不懂什么是爱情,也不懂男人”。那什么是爱情呢,一帮嘉宾说来说去大意是一,50多岁的人还想着一个有点理想的爱情简直就是太天真幼稚;二,认清现实凑合着找个人过就凑合出爱情了
在我看来,那阿姨对爱情的理想一点也不过分,在我们对世界的无边贪婪中,她的爱情理想已经很谦虚了,人家不就想找一个别那么粗俗,有点感觉的男人么?那有点天真有点笨拙十分朴实的阿姨最后完全让一帮高尚的嘉宾给绕晕了,一脸不知所措。本来想找共鸣,结果是灭你没商量。不就有点小理想?难道只准年轻的人有大雄心,不许上年纪的人有点小理想么?这是何等赤裸裸的对年纪的歧视,这套枷锁施之余人最后不也得反噬自己?每个人都会有上年纪这一天。
以前有个歌手曾经对我说:“多老的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春天,可她们会发现,春风没了”。例如这51岁的阿姨,心里有个春天,可周遭却是寒风凛凛。不是说她的天真贬值了,而是环境太耆老、太世故了。这耆老的环境是遵循马太效应的,你如果强势,你怎么天真都有人买你账,春风绵绵不绝。你如果弱势,你怎么天真怎么招人灭,北风吹雪花飘,生生把你往那“没有不俗,只有更俗”的方向赶。你不肯做俗物,那谁来陪衬那些庸俗的人呢?弱势的人没资格天真,天真而弱势的人是要招人欺负的。
梦想这种东西应该是众生平等的,但恰好成为不平等现实的最趁手的玩物。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爱情也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心灵之寄托的恐怕很难满足于世俗之功利,而选择市井之俗利的也不屑于精神之愿景。幸福的感受来之于选择。如上述的51岁阿姨,非要放弃一个一点不过分的爱情理想,而苟全一个世人所认同的婚姻,她未必就能幸福了。这档节目中,阿姨那点恰如其分的天真其实是最无害的东西,而最有害的论调,如这些嘉宾的指点江山,反而大行其道。讽刺的是,他们是主流。所以话语都让他们说了去,而那些天真的小理想被逼的只剩一个含泪的缄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