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是对是错,我的年代不是王洛宾歌曲的年代。我甚至非常讨厌电视里出现的那些故作深情地,唱着王洛宾的、或者其他民间歌曲的那些节目,那些花枝招展的、金光闪闪的、锣鼓喧天的,和那些不知带着什么特色的民族歌舞。
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唱出我心里要听的东西。那是一种纯粹的力量。我相信民间有很多这样的歌曲,我一直在怀疑,我们那些去搜集民间歌曲的人,究竟在干什么。
可当这幅被众人踩踏的照片被重新擦干净,悬挂起来的时候,我忽然被强烈地触动了,我有点热泪盈眶的样子。我一边被感动着,一边奇怪自己的感动,为什么?我为什么会被感动?对艺术一直有着冷漠心肠的我,究竟在为什么而感动?
我看着王洛宾的照片,这个生前一直屈服于外界力量的人,从年轻,到年老,似乎从来就没有说过什么坚定的、维护自己的话,他从来没有永不言败。于是,我看着他问,到底是什么给了他生命的力量,是什么在支持他一首一首的写下去。
放弃巴黎,走进民间之举,我相信,他绝对是个性情中人。他有他的屈服,也有他的不放弃,他内心一定有着什么不同的东西,让他细心地呵护。这种东西一定比他所在的这个世界要美好得多。我注视着他的笑容和他的人。他就象是一片野花,一任风吹雨打,凄苦凋零,有几人能去体会,能去同情,能去保护?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野花却永远在春风中绽放,在太阳下自由的生长,有用时想想,没用时,弃之不顾,不需挂念。
洪启举办的这个纪念王洛宾的演唱会,其实高潮就在尾声。当他们把事先铺在门口的照片拾起的那一刻,意义真正产生了。
应该把这个过程拍摄下来,这是我当时听到洪启言说要做这个事情时的第一个想法。我注意到有人在照相,但似乎没有人在拍摄整个过程,应该是个遗憾。
重新悬挂的王洛宾的照片,是被践踏后的新生,是一种希望的新生。我不能明确知道,有几个人的内心还保留有土壤,能让这新生之力量成长。但我清楚,能让我感动,也一定能让别人感动。这个时代没人感动,另一个时代依旧会有人感动。
就象这场演唱会,群星剔除了纯洁,黑暗中,各色的野花反而娇艳无比。王洛宾是第一步,洪启是否要走这第二步?继承王洛宾内心的美好,再完善一步加上王洛宾所没有的斗争性,真正踏出民间歌曲的步伐?
我想,王洛宾先生的悲剧就是民歌的悲剧,就是民间的悲剧。什么时候,当民歌不在是边缘的、民俗的、色彩的、怀念式的民歌,而是真正的歌的时候,民间才是真正的人间。
付晓芸的博:http://blog.sina.com.cn/u/4831a166010002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