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 |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2006/07/27)
九头鸟朋友提供了宝钢的一个记载免调质钢种的网址(http://www.baosteel.net.cn/baosteel/tegeng/syzn/syzn_0202.htm),老冰去看了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老冰知道一点这行当,发现网页的介绍中比日本韩国的同种网页缺少一样东西,就是加工条件。

这是日本厂家的产品目录对HPM1(干金属加工的应该对这一钢种很熟悉的)的介绍,为了上传方便,文件压缩得很小,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清楚,左边上面是不同的基准刀具的转速,走刀速度和进刀量,下面是打光的顺序。
国内厂家是不是做到了这点老冰不知道,反正老冰看完宝钢那个网页是这么个印象:厂家在首位。我有这么个东西,挺不错,就没了。而日本,韩国的厂家姿态是:我有这么个东西,挺不错,你可以怎样使用,把顾客放在前面。
还有一点奇怪的就是:宝钢的材料切削评估为什么要委托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效精密切削加工研究中心进行?难道说宝钢没有此类研究中心或者说对自己的研究中心没有信心?老冰不知道是不是从此能够推导出宝钢根本就不重视切削性的结论,就觉得有点怪怪的。
老冰不是搞冶金的,不懂免调质钢材制造中具体的技术问题。只是从日本,韩国的通用加工用钢材都是免调质这一点来看,这免调质钢材的生产应该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技术,那么为什么在中国推广不开?老冰找出来的理由很简单,厂家没有在为用户着想。这是个意识问题,所以老冰才敢说“看不出在不远的将来加工国产通用钢材时不需要调质的可能性”这句话。
一说起钢材,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各种理化特性对不对。但是如果看看《周刊DIAMOND》2006/03/04上登载的新日铁社长三村明夫的访谈,就知道日本钢铁企业是把什么放在首位了:极其强调切削性能和焊接性能。比如高硬度和高切削性,高张力和高焊接性,这完全是相互矛盾的用户要求,但是厂家的责任就是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
也许有人说,这几年日本钢铁企业日子不好过,形势逼着他们向高新产品要出路。这是事实,这几年日本出来的新钢种不少。但是老冰所提的S50C系列(包括S45C,S55C等类似钢种)可不是什么新东西,那已经是JIS(Japan Industry Standard)标准的大路货。
老冰再讲一个泡沫经济绝顶期的故事,那时候可是连垃圾都能卖好价钱的。来看看日本企业是怎么搞开发的吧,欧洲有项冬季体育运动叫滑雪,那年头日本有了钱,也要学样。做滑雪鞋的一般是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但是他们做的鞋日本人不能穿。在日本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因为日本人没事就打赤脚,脚都自由奔放地长得特别宽,所以日本人就琢磨自己做,一开始是用钢模,后来因为经常要手工修改,就有人想出来用铝合金开模。
一开始用的是52S,太软,那材料是用来开高级职业网球选手的球拍模的。不行,因此神户制钢所就专门开发了一种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切削特性,特别好焊接,又轻还有高强度。要知道当时一年的需要就几百吨,别人照样干。这就是现在在中国都卖得很欢的7000系列铝合金。
神户制钢所开发的铝合金算歪打正着,销路不错。但同时的住友化学也为滑雪鞋生产专门开发的耐低温PU塑料就可怜了,每年的需要量就只有几十吨,而且现在日本滑雪鞋买不出去,每年全国的生产量大概也就几万双,就这样住友化学也照样在生产。
如果谁要是说那是人家有钱所以能开发的话,老冰无言以对。怎么到了自家有钱无钱全是不开发的理由,而到了人家那儿有钱无钱全市开发的理由了?
钢材的问题就侃到这里,最引起争议的两句话“差了四十年”和“看不出在不远的将来加工国产通用钢材时不需要调质的可能性”的理由老冰已经说了。至于大家能不能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本来老冰就没有奢望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本来就不可能。所以有人出来骂街也很正常,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使用正常语言说话,江阿姨当年不也是一开口就是“滚他娘的蛋”嘛。
(2006/07/27)
九头鸟朋友提供了宝钢的一个记载免调质钢种的网址(http://www.baosteel.net.cn/baosteel/tegeng/syzn/syzn_0202.htm),老冰去看了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老冰知道一点这行当,发现网页的介绍中比日本韩国的同种网页缺少一样东西,就是加工条件。

这是日本厂家的产品目录对HPM1(干金属加工的应该对这一钢种很熟悉的)的介绍,为了上传方便,文件压缩得很小,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清楚,左边上面是不同的基准刀具的转速,走刀速度和进刀量,下面是打光的顺序。
国内厂家是不是做到了这点老冰不知道,反正老冰看完宝钢那个网页是这么个印象:厂家在首位。我有这么个东西,挺不错,就没了。而日本,韩国的厂家姿态是:我有这么个东西,挺不错,你可以怎样使用,把顾客放在前面。
还有一点奇怪的就是:宝钢的材料切削评估为什么要委托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效精密切削加工研究中心进行?难道说宝钢没有此类研究中心或者说对自己的研究中心没有信心?老冰不知道是不是从此能够推导出宝钢根本就不重视切削性的结论,就觉得有点怪怪的。
老冰不是搞冶金的,不懂免调质钢材制造中具体的技术问题。只是从日本,韩国的通用加工用钢材都是免调质这一点来看,这免调质钢材的生产应该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技术,那么为什么在中国推广不开?老冰找出来的理由很简单,厂家没有在为用户着想。这是个意识问题,所以老冰才敢说“看不出在不远的将来加工国产通用钢材时不需要调质的可能性”这句话。
一说起钢材,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各种理化特性对不对。但是如果看看《周刊DIAMOND》2006/03/04上登载的新日铁社长三村明夫的访谈,就知道日本钢铁企业是把什么放在首位了:极其强调切削性能和焊接性能。比如高硬度和高切削性,高张力和高焊接性,这完全是相互矛盾的用户要求,但是厂家的责任就是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
也许有人说,这几年日本钢铁企业日子不好过,形势逼着他们向高新产品要出路。这是事实,这几年日本出来的新钢种不少。但是老冰所提的S50C系列(包括S45C,S55C等类似钢种)可不是什么新东西,那已经是JIS(Japan Industry Standard)标准的大路货。
老冰再讲一个泡沫经济绝顶期的故事,那时候可是连垃圾都能卖好价钱的。来看看日本企业是怎么搞开发的吧,欧洲有项冬季体育运动叫滑雪,那年头日本有了钱,也要学样。做滑雪鞋的一般是法国人或者意大利人,但是他们做的鞋日本人不能穿。在日本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因为日本人没事就打赤脚,脚都自由奔放地长得特别宽,所以日本人就琢磨自己做,一开始是用钢模,后来因为经常要手工修改,就有人想出来用铝合金开模。
一开始用的是52S,太软,那材料是用来开高级职业网球选手的球拍模的。不行,因此神户制钢所就专门开发了一种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切削特性,特别好焊接,又轻还有高强度。要知道当时一年的需要就几百吨,别人照样干。这就是现在在中国都卖得很欢的7000系列铝合金。
神户制钢所开发的铝合金算歪打正着,销路不错。但同时的住友化学也为滑雪鞋生产专门开发的耐低温PU塑料就可怜了,每年的需要量就只有几十吨,而且现在日本滑雪鞋买不出去,每年全国的生产量大概也就几万双,就这样住友化学也照样在生产。
如果谁要是说那是人家有钱所以能开发的话,老冰无言以对。怎么到了自家有钱无钱全是不开发的理由,而到了人家那儿有钱无钱全市开发的理由了?
钢材的问题就侃到这里,最引起争议的两句话“差了四十年”和“看不出在不远的将来加工国产通用钢材时不需要调质的可能性”的理由老冰已经说了。至于大家能不能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本来老冰就没有奢望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本来就不可能。所以有人出来骂街也很正常,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使用正常语言说话,江阿姨当年不也是一开口就是“滚他娘的蛋”嘛。
(2006/07/27)
前一篇:【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之五
后一篇:临了临了,没能溜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