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2006/07/12)

(2006-07-12 11:17:18)
分类: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2006/07/12)

老冰的博客贴在河里以后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兴趣,老冰很高兴。不管这些朋友是基本同意老冰的观点还是反对老冰的观点,起码大家都同意老冰的这一个基本观点吧: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没有发达强大的制造业就想怎么怎么样,那是梦想。

这里想解释一下老冰为什么把调质看得那么重要,甚至自说自话地就把其作为衡量中日之间通用机械加工用钢材差异的指标。

老冰的方法是不是合适是另一回事,先请大家来听听老冰的理由。

说明一句,不能把老冰说的“四十年差距”扩大解释成要到四十年以后中国才能达到日本现在的水平。老冰只是指出现中国在做的工作人家四十年前就不用做了,而且更大的问题是:其实国内是能够生产非调质钢的,那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日韩所有的钢材全是非调质的。

老冰反复声明过不是材料专业出身,其实并不知道那个调质到底是什么东西。而且老冰在博客上侃的全是最普通,最一般,最常见的东西。

老冰现在所知道的是一般机械加工时,单件工件重量在八吨以下日本韩国在加工时不需要调质,因为老冰在日本,韩国都见过八吨的加工,切削量几乎在一半以上。而中国则老是需要调质。

有人会有疑问,调质不仅仅就只是加工要素之一,为什么你把他提到那么的高度,是不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钢铁材料,硬件理化特性达到了就行了,加工时的条件就那么重要?

这也是一种中外意识上的差异吧。

老冰第一次向中国订货时,因为交货期和中方扯皮。怎么算都觉得中方的交货期比老冰算出来的多了3,4天,老冰不能理解,就让中方提交工艺进度图。这才知道有这个“调质”的问题。一般的机械加工企业,没有调质设备的,材料买来了以后先发外调质,加工完了还得再发外调质。

现在该知道出什么问题了吧:影响交货期,影响加工精度。也就是说影响质量。所以老冰觉得相当怪,为什么四十年以后还要调质?老冰一朋友是玩钢材的,解释起来十分简单:国产钢材绝大部分是建筑用粗钢,设备省,建厂周期短,投资回收快,利润高,最重要的是,他还供不应求。厂家凭什么去开发高新产品?

“那么建筑BOOM过了以后怎么办?”

“过了过了呗,你又不是开钢厂的,干嘛咸吃萝卜淡操心”。

有道理!

先喝水去。

(2006/07/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