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美讲座】中国摇滚和原生态音乐

(2014-12-26 08:57:50)
标签:

娱乐

歌队

侗族

原生态

吴虹飞

【央美讲座】中国摇滚和原生态音乐

讲座:中国摇滚乐与原生态音乐 
主讲:吴虹飞 (作家,幸福大街主唱) 
时间:2015年1月7日 19:30-21:30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 
主办方:@许权cafa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 

中国摇滚 
94年校园民谣的大获成功应归功于长期积淀的城市怀旧情结的和精良策划的商业运作,它至少昭示了民间的“非音乐家”的创作商业化的可能性。而同年魔岩推出的窦唯和张楚的专辑无疑暗示了一种个人创作的可能——它使得一向在集体社会里显得孱弱无力的个人在音乐中得以凸现其个性。 

酒吧业的一度繁荣使得许多外地歌手、吉他手云集北京,与流浪的诗人、画家一起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聚居区(如94-95圆明园村,97-99的树村、东北旺等,以及所谓的MIDI音乐学校)。民谣写作者/流行歌的模仿者风格开始转变(许多点明其指导功能的出版物例如《英文流行金曲赏析》、《作曲指南》同时出现),这些身份可疑的工人、农民、无业的游民、诗人、画家中的一部分转型为当下中国摇滚的精英分子。 

“摇滚”这个暧昧不清的词形成于大众和官方的夹缝之间,因为其本土根源的模糊,以及和西方流行乐的神似而不可避免地成为“异质”的,而在大众和媒体的作用之下,它又逐步演变成为“反叛”、“另类”和时尚生活的代名词。 

原生态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cam grand choirs)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被发现,最早被国际所认可的的一种复调式、无指挥,无伴奏的自然的多声部合唱音乐,其和声浑然天成,迥然异乎西方和声。 

侗族大歌于2009年11月月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认为,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侗族大歌”是一部极其珍贵的“社会百科全书”, 包括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咏唱风物等。 

大歌——侗语称“嘎老”(Gal Laox),“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10来个歌队。 

主讲人简介
吴虹飞毕业于清华大学作家,幸福大街主唱,迄今出版小说,随笔,访谈录《再不相爱就老了》《听我讲话要小心》《活得像个笑话》《嫁衣》等14种。 

1999年成立摇滚乐队幸福大街乐队,出版四张唱片,《小龙房间里的鱼》《胭脂》《再不相爱就老了》《萨岁之歌》。计划第五张唱片《忧郁的慈禧》。 

自2009年,吴虹飞致力于侗族大歌队收集和传播工作,组建贵州的侗族原生态歌队,2012-2014年举办66场独立演出。出版侗语唱片《萨岁之歌》,并制作原生态唱片《侗族大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