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卷首】SAN LI TUN 三里屯路

(2011-10-28 17:26:43)
标签:

时尚先生

卷首

三里屯

消费主义

出租车司机

商业想像体

城市规划

烤串

分类: 【卷首】

SAN LI TUN
三里屯路

BY 钭江明

 

【卷首】SAN <wbr>LI <wbr>TUN <wbr>三里屯路

    一个从东京回来的朋友对比了一下涩谷和三里屯,得出的结论是:假若不细究,除了北京路人的嗓门大一点,地面干净点,感觉上两者已没什么区别。这很容易被理解成一个本土符号被消费主义文化摧毁的标本,而在这期杂志里,我们采访的一位国际流浪人士就持有这个观点,“这里到处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这条路,这是一个消耗时间的好去处,而且容易产生一种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幻觉,有时即便什么也不干,走在树荫之下,也能很轻易地体会到城市生活的吸引力,夸张点说,我甚至觉得它算得上全球化好的那一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清晨的三里屯路。作为出租车司机的噩梦所在,这里总是有太多的车以及打车的人,他们也不得不学会听很多人用一个英文单词作为目的地—village—在此之前,只有乔布斯的iphone和ipad拥有这种强悍的本土扭曲能力。不过,清晨的三里屯路不太一样,因为车少,路面畅通开阔,早起的老人牵着小狗在散步,偶尔有晨跑的人从斜路冲出,接着又消失在另一条斜路上,橱窗紧闭,霓虹灯停止,清洁工们在第一次清理垃圾桶……在7点之前,这里的一切其实很寻常,很北京。

    10小时之后,它便换一个模样,但这种夸张很难说是经过设计的。无论是地产商,商业连锁店,酒吧老板还是摊贩主人,他们都只是在这条路上加了一些东西,然后看它会有什么改变。人群在这里涌进涌出,商店拆了又建,这里的变化充满了见机行事的意味,像是某种即兴表演,但在这里,这种意味应被理解成褒义的。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所谓城市规划,即如何让一个地方显得时髦而文明的方式,就是把旧楼拆掉,把摆摊的人赶走,将原有的一切架空,让那里称为一个光滑但又乏味的“商业想像体”,那里充满强人意志,但看不见个人生活。相比之下,三里屯现有的一切比较接近参与个体的想象力的总和,起码直到现在,虽然进驻的品牌越来越多,但没有人觉得那些路边烤串过于碍眼—它们甚至算得上吸引力的一部分。

    对了,配的那幅插图也很棒。

 

(原文见《时尚先生esquire》2011年11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