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人生
《卧虎》是王晶导演第一次尝试与大陆合拍的电影,不仅邀约内地的新锐导演王光利和香港资深导演麦子善联合执导,更邀请了包括香港大陆两地的十数位演员参加,然而看似庞大的制作班底相对于《卧虎》中描写的“卧底”阵容却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虽然同样讲述卧底的故事,但完全不同于《无间道》三部曲或《辣手神探》这样传统的卧底电影或电影中出现的卧底角色——如果说之前的银幕“卧底”大多是个人英雄,那么《卧虎》中的卧底无疑是一支英雄的队伍,而其队员则囊括了近千人,可谓声势浩大。
我是杀青《雪山飞狐》后,便直接去香港准备《卧虎》的拍摄的——因为一方杀青一方筹备,都忙乱成一团,直到试装前,我也没有看到完整的剧本,问及自己的角色,王晶导演拍拍我的肩,安抚道:“演警察,演一名高级香港督察。”其中“高级”两个字被尤其重音强调,于是我兴致勃勃地追问,那是不是最后发现实际是一名黑帮潜入警察内部的“内鬼”?王导一听就乐了——:“你当自己是刘健明么?”我也失笑,看来,我在这部满是眼线耳目的电影中确实是一位地道的好人。
或许,身份二重、三重、甚至多重的复杂人太多了,简单如我的人反而会自我怀疑。但其实无论做警察也好,做黑帮也好,最重要的是“我就是我”,有什么比不能做自己更痛苦呢?——上司惨死,陈永仁躲在暗巷中悄然致敬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而后看刘健明为着自己能有一个“做好人的机会”无所不用其极直至作茧自缚时,倒也恨他不来,反而觉得可怜——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身份”,真的很重要!
衣服早已量身定做配备整齐,中午的试装不过例行公事而已,很快便完成任务。走出写字楼,阳光正是当好,王晶导演电询情况如何,我其实很喜欢黑色的西服和白色的警衣,尤其是银色的肩章和胸牌,只是疑惑为什么没有小时候在港片里常见的军装制服造型——王晶导演沉默了两秒钟,无奈答曰:“因为你演得是一名高级香港督察。”——仍然特别强调其中的“高级”两个字,却似乎颇有咬牙之音,我笑着应付掩饰,心中却暗暗惋惜:穿制服才像经典的香港警察啊,早知道就不要这么“高级”的官阶了。
第一天正式开拍选在了香港偏郊的一个废弃淡化厂,从中午直到凌晨1点才全部收工。室内戏,无所谓白天晚上,只是偶尔到走廊踱步休息的时候看见窗外的天慢慢变暗。这是我第一次饰演香港警察,戏份大多集中在审讯室内,这和我们港片港剧里常见的审讯室并没什么差别,只是身在其中,便觉得实际空间比屏幕中更加宽阔,说话的时候,往往会听见自己的回声,因而也更添了几分威严肃穆。
我在《卧虎》中戏份并不多,却无意成为戏中导演整出“行动”的幕后人——“我”的属下在一次行动中被杀害,因而痛下决心彻剿黑帮——1000名警员先扑后继卧底黑帮,人海游击,代号“卧虎”。“我”原以为这样的故事不过是“桥王”王晶导演心血来潮的想象,但却不曾想,现场聊戏时才得知,《卧虎》的故事本身即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案例,千余名打入黑帮的警察——史上最庞大的卧底行动,同样也是对黑帮大佬们最大的心理挑战——24小时贴身护卫的人究竟是忠心耿耿的小弟?而或是一转身就会拿枪对着自己的警察卧底?也许最终大佬们不得不放弃对所有人的信任吧,就像现世中某些人正在做的那样……
《卧底》之后,我便马不停蹄的赶回横店拍摄《红幡》,不久前听见身边的小助理电话中向人低语:“原来以为他们做演员很光鲜,每天穿的漂亮就可以了,但跟在身边才知道,其实他们真的还蛮辛苦的。”——的确,我已经整整4个多月没有休息过了,早起晚睡,风雨无阻,曾经幻想《雪山》之后可以轻松放假,马尔代夫、大海、沙滩,还要彻底的关掉手机,但也许人生更多的乐趣来自于想象吧,《卧虎》的横空出世彻底打乱了我的“出走”计划,却也圆了我的一个警察梦,焉知非福——而在新戏中,我一人分饰两角,两个人性格迥异,天差地别,有的时候想,其实最辛苦的并不是每天都要开工拍戏,而是每天都要扮演不同的人——除去每日工作的十余小时,再去除睡觉的小时数,“聂远”以真面孔示人的机会每天实则不足几个小时,真害怕有一天自己就此不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