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传递至真温情 交流彰显文化实力

标签:
文化中央芭蕾舞团 |


2016年8月5日、6日,中央芭蕾舞团迎来了两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分别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及美国艺术培训学校的学生。他们分别来到中芭,感受中国芭蕾艺术的独特魅力。
8月5日一早,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艺术家及艺术团附属学校的学生一行60余人,在艺术团团长、艺术总监邰丽华的带领下到访中央芭蕾舞团,与中芭艺术家进行交流。这是残疾人艺术团第一次沉浸在芭蕾艺术里,体验芭蕾特有的氛围。一个上午的时间短暂而美好,中芭的演员们与残疾人艺术团成员在艺术中感悟人间的真善美。
剧团四楼的展室内,一双双紧盯着图片的眼睛里表达着他们对于艺术的渴望,在中芭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手语老师的翻译下,残疾人艺术家和学生们了解了中芭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随后,在基训课堂内,舞者们目不转睛地品味着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虽然他们听不到钢琴伴奏的声音,但他们随着动作有韵律的呼吸,证明着他们已经融入了这个课堂。
正如冯英团长所说,艺术本就是一条考验意志品质、有难度、有挑战的道路,残疾人从事艺术工作更是十分不易,艺术团近年来的多个作品都表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残疾人艺术家们不怕困难、拼搏奋斗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发扬。
在过去的近10年的时间里,中芭的教员曾多次利用假期时间前往残疾人艺术团进行指导、交流,这不仅仅是艺术的交流,更是情感与爱的交流和融通。
善让生命美丽,爱让生命延续,感恩让生命欣喜。用艺术呼唤并彰显大爱与善良,是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职责。这种大爱超越了残缺,如春风、如阳光,让世界没有寒冷的角落。
8月6日,一群洋溢着灿烂笑容的美国孩子伴着朝阳踏进了中芭的大门,他们散发出的青春的活力似乎比空中的太阳更加炽热。这群13-17岁的孩子来自美国不同的芭蕾艺术学校,他们在美国长滩芭蕾舞团团长大卫·维尔克科斯的带领下,慕名来到中芭探寻中国芭蕾的奥秘。
王全兴副团长为他们介绍了中芭近60年的发展历程,并以剧目创作为线索,讲解了原创经典剧目中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当讲到中国版《胡桃夹子》,即中芭原创舞剧《过年》时,美国的孩子们纷纷对这部沿用了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讲述中国“过年”习俗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纷纷提出:如果这部作品去美国演出,一定要告诉我们去现场欣赏!当讲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大卫·维尔克科斯说:我曾经在美国看过这部作品!非常壮观非常棒!
看完了一上午的基训课和排练,一位13岁的小女孩说:“我非常喜欢芭蕾,从4岁开始练习,这一上午的体验超乎我的想象,今天看到的这一切一定会让我非常难忘。”
多年来,中央芭蕾舞团作为国家院团,不仅仅是为中国观众呈现世界经典芭蕾舞作品的平台,更是创作民族经典、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窗口。同时,中芭艺术家们一直在矢志不移地用艺术的形式温暖他人,让爱在艺术中广泛传播。这个夏天,艺术传递了至真的温情,交流彰显了中国的文化实力。
撰稿:许洁/审稿:孙元娜/摄影:时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