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未散 艺术不落幕——第27届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侧记(二)

标签:
文化中央芭蕾舞团 |


随着象征和平、友谊的芭蕾圣火的缓缓熄灭,为期15天的第27届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在选手们的欢呼声中和观众的依依不舍中落下了帷幕。15天里,瓦尔纳再一次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芭蕾之都,露天剧场的舞台再一次呈现了艺术的精湛与美。精彩的比赛虽已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但艺术的舞台永不落幕。
在这个赛场上,我们只相信拼搏和汗水,只尊重努力和艺术至上的品格。我们不会忘记,在每轮比赛前,选手们或在凌晨或顶着烈日在剧场一遍遍走台的身影;也不会忘记,在决赛公布前,各位评委持续数小时的“唇枪舌战”以求最公平的颁奖。据本届比赛的各位评委表示,本届选手的水平大大超过往届,第三轮男选手的竞争尤其激烈,这也加大了评委打分的难度。经过三轮激烈的争夺,获奖名单终于在7月28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尘埃落定。看到获奖选手在听到自己名字那一刹那的激动心情,他们互相拥抱祝贺,相信每一个见证他们努力和成长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致敬幕后英雄
金牌从来都不是个人的荣誉,每位获奖者的背后,都有无数帮助过他们的教员和指导教师。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当主持人宣布成年组男子金奖获得者是来自法国的Paul
Marque的时候,Paul站起身和他旁边的老师相拥而泣,想来,这金牌的背后不知凝结了他们多少的心血。而同样在赛后,获得成年组女子银奖的美国姑娘Joy
Womack也不忘感谢自己的教员,她说道:“两年前,我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是我的老师非常耐心的指导,一遍遍的练习,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其实,在赛场上,我们欣赏到的是舞者们的飒爽英姿,而在赛场外,最不应忽略的则是一位位教员辛苦忙碌的身影,他们既是排练者也是服装师,既是送饭员又是心理咨询师,他们对自己选手无私的经验传授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汇聚成瓦尔纳赛场上最暖心的爱!
有位大师曾说,芭蕾这门艺术非常讲究一个“排”字,一段舞蹈最终的好与坏往往更多的取决于教员的要求是否严格是否到位。联想到中芭的各位优秀舞者和每一位曾为他们排练的幕后英雄,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甘于奉献值得我们献上最诚挚的敬意。
职业精神的最佳诠释
第三轮比赛开始前,来自美国的Joy
Womack在侧台试服装时突然发现自己的tutu裙出现了破损,前一天检查时还十分完好,但现在已无法修补。就在此时,来自巴西的Amanda
Gomes主动提出把自己的裙子借给Joy,她火速回到酒店取来裙子,化解了难题,最终Joy获得成年组女子银奖,而Amanda更是以她决赛中出色完美的发挥赢得了成年组女子金奖,她在台上台下都是那么美丽耀眼。
时光跳转到距离闭幕式Gala演出开始的前一个小时,舞台上主持人正在进行最后的串词,各位工作人员也在确保每一个流程的准确无误,需要进行演出的获奖选手们在活动热身。此时,评委会主席瓦西里耶夫先生看到获得少年组男子银奖的韩国选手有一个动作不够漂亮,他立即走上前去进行了亲自的示范,我们的冯英团长也走上前去和大师一起进行指导……
在瓦尔纳的赛场上,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职业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彰显和诠释。除了选手和评委,大赛的成功举办更离不开每一位幕后工作人员的认真和努力,志愿者、摄影师、翻译员,以及灯光师、舞台监督等等,他们的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共同的瓦尔纳记忆
瓦尔纳是深蓝色的,像黑海的海水,载着有梦想的人儿扬帆起航;瓦尔纳是红色的,像盛开的保加利亚玫瑰,释放每位舞者拼搏向上的激情;瓦尔纳也是彩色的,因为她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瓦尔纳,有你的,也有我的回忆:
“Aurora
Bosch评委,请问您能为我签个名吗?50年前的1966年您在这里获得金奖,当时我就坐在台下看您表演。”
“请你一定转告朱妍,有很多人都记得她,我永远忘不了1998年瓦尔纳舞台上的中国吉赛尔!”
“我的母亲曾经是三届瓦尔纳比赛的评委,今年我也代表土耳其来担任评委,我感到很荣幸。”
“我从学生时代起就为这个比赛进行英语、俄语和保加利亚语的翻译,毕业后,我的生活完全跟着口译项目走,但我会专门把瓦尔纳芭蕾舞比赛的时间腾出来,一有比赛就来到这里做口译,芭蕾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
在赛后公布获奖名单的新闻发布会上,评委Eldar
Aliev总结道:“所有这次以及曾经相聚在这个舞台上的人们,都是因为艺术的召唤走到一起。”
那么你和瓦尔纳的故事又是什么呢?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热爱艺术的人们,特别是从事芭蕾的中国人来到这里共同续写瓦尔纳未来的新篇章。
最后,再次祝贺大赛获得圆满成功,也祝贺冯英团长圆满完成本次评委任务凯旋归来!
撰稿、照片提供:周超然/审稿:李迎辉、孙元娜
部分照片来自大赛组委会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