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携号转网it |
虽然与“三网融合”相比,“携号转网”算不上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但这事也拖了好几年。日前与业内友人闲聊,感觉这事已经不像数年内那么重要了。
携号转网的基本理论认为,电话号码是用户的最重要的对外联系的门户,如果号码资源与运营商绑定在一起,则用户在转换运营商的时候必须更换号码,从而损失巨大,这成为用户选择运营商的门槛,阻碍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这事其实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户转换运营商有什么好处;二是用户转换运营商的代价。
从现在的事实来看,中国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并不充分,几个运营商提供的套餐没有大的差异,比如中国移动的88套餐和中国电信的89套餐,只有1元钱的差别,非常有限。所以,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好处不明显。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观察是用户转换代价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原来,通信主要是语言通信,应此,电话号码是唯一的门槛,降低这个门槛就可以促进用户转网。
但是,现在用户使用语言业务以外的业务越来越多了。这些第三方提供的业务也可能成为转换运营商的门槛。眼前的例子就是新浪网提供的彩信新闻定制,就注明“仅支持中国移动用户”,如果用户从中国移动转出,就不得不放弃类似的第三方业务。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也是重要的门槛。
当然,还有很多中国特色的问题。
例如,中国支持TD-SCDMA,所以要求TD-SCDMA用户不能转出。这个政策的基本漏洞在于,究竟什么样的用户算是TD用户。有很多人仅仅是对TD好奇,将自己的SIM插在TD手机上试了试,这些人在中国移动的记录里就变成了TD用户,属于不能转网之列了。这种事即使是在测试阶段,也成为各个运营商之间争议的焦点。
另外,类似“砍光缆”之类的事,也有耳闻。
总而言之,除非工信部采取铁腕政策,强力推动携号转网,对法律法规做细致深入的工作,否则此事恐怕要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