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TU给认知无线电正式定义

(2010-04-16 08:45:52)
标签:

认知无线电

世界无线电大会

wrc12

wrc07

it

古人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认知无线电目前的发展瓶颈是管制政策。也就是说,现在全球无线电管制政策主要是固定分配策略,一段频谱资源一旦划分给某个业务,不论是否在实际中是否使用,该业务都将在全部时间和指定地理位置上完全占有这些资源。这种政策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是频率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仅仅达到10~15%。

 

但是,认知无线电自诞生以来,长期与软件无线电、自适应系统等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楚。特别是目前的定义大多数是学术界提出的,对管制政策方面考虑不足,现在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在2007年世界无线电大会上,各国一致同意将认知无线电的管制政策列入2012年世界无线电大会的议程。

 

于是,各种政治和技术的力量首先就什么是认知无线电展开了广泛的辩论。到2009年年底,ITU终于给出了如下定义:

 

A radio system employing technology that allows the system to obtain knowledge of its operation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stablished policies and its internal state; to dynamically and autonomously adjust its operational parameters and protocols according to its obtained knowledge in order to achieve predefined objectives; and to learn from the results obtained.

 

从文字上来看,这个定义还是技术性的定义。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所有与政策有关的内容都被删除了。这也意味着后续的争论将更加激烈。

 

辩论集中在几个方面:

 

1、对既得利益的保护,比如广播业务,曾经占用了大量的资源,随着技术进步,应当提高效率,但世界广播联盟、欧洲广播联盟和北美广播协会等国际组织都激烈反对认知无线电技术,其他已经获得很多频段的业务也强调要保护自己。

 

2、对科学研究、救灾等公共利益的保护,比如射电天文学,对干扰的敏感度很高,如何保护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他课题如地球勘测等也要求特别保护。

 

3、认知无线电技术自身的技术特性,如干扰控制究竟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指标等,都还没有定量的分析结果。

 

总而言之,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产生对整个频谱管理的框架构成了巨大的影响,2012年世界无线电大会以前还有很多的争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