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linuxubuntu试用it |
向Linux系统转移(4)
第三步:安装系统
3、第三次失败,损失惨重
按照以前的成功步骤,回到Windows系统下,准备删除分区,重新开始安装过程。在Windows的硬盘管理程序中,看到Linux系统建立了两个分区,一个是主分区,从容量上看应该是工作分区。另外一个是扩展分区下的逻辑分区,只有2G多,应该是Linux的交换分区。
我直接删除了新建立的主分区。
大惊!!!
不但主分区消失了,交换分区也消失了!于此同时,我的Windows下的一个逻辑分区也消失了,就是我的E盘呀!上面有很多文件的!
看来,不应该用不同的操作系统管理别的操作系统的分区。
好在我一开始就备份了全部文件。
总结:上次安装的时间,我只是删除了逻辑分区,没有调整扩展分区的范围。因此,空闲出来的空间还是Windows的扩展分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产生了一些兼容性问题。
4、成功
仔细考虑以后,我决定将Windows下的扩展分区全部删除,完全重新建立。重新建立D盘和E盘。留下一些空间不分配,留给Linux系统。
重新开始安装Linux系统。
在进入LiveCD上的系统以后,我发现已经可以正确识别我的无线网卡,于是建立网络连接。
开始安装系统。一些顺利,下载了一些内容以后完成安装。
重新启动系统以后,提示发现了很多更新,一共有200M。我的天,Ubuntu是10月份才发布的呀,不到3个月,就这么多更新。不管三七二十一,安装全部更新。这个功能其实对非专业用户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以前Linux系统总是强调自己的社区支持,这是不对的。社区支持只能面向专业用户,要想成为主流的操作系统,就必须面对非专业用户,必须向非专业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个功能不错。
重新启动计算机以后,发现输入法中已经包括5种不同的输入方式。选择智能拼音以后,做了简短的试用,发现与Windows下的功能基本相同。
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没有自造词的编辑器。虽然自造词的功能不错,输入新词以后,下次再用就会立即出现,但没有编辑器不方便,特别是输入错误以后,每次错误的词都重新出现。二是没有光标跟随功能,选择条总在某个固定的位置,在快速输入的时候,目光总要来回移动,影响速度。
------------------------
向Linux系统转移(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f818b010085kk.html
向Linux系统转移(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f818b010086wy.html
向Linux系统转移(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f818b010088m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