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由六年级小学生的“情书”在网络被“曝光”引出的本帖,算是杂谈。
可能是在《读者》一类的杂志上看过一个小幽默,在网上又遇见了:
3岁的汤姆吻了2岁的米雪儿。
米雪儿:你会对我负责么,亲爱的?
汤姆:当然。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
每次看到,我总是婉尔一笑,童趣童真的感觉很美好。
晚上上网,不小心发现一个可爱的、天真到哭笑不得的帖子,据说是两个六年级小孩子的“情书”【附后】,从内容里看得出,不仅是两个小孩子在谈情说爱,其中竟然还有个隐藏着的“第三者”或者说“情敌”。看来,现在的娃儿们的“爱情”一面很单纯,另一面也蛮复杂呢。遥想当年,自愧弗如。
记得在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我也“爱”上了一个女生,不过吓破胆也没敢写过“情书”,甚至连基本的示好的言行也不曾造次一二。那是个很漂亮、学习好又守纪律的小女生,一个时期内曾成为我的同桌。我单方面觉得那小孩儿对我也很感冒,不过,我们的桌面上一直像其他同桌同学一样,在中间用铅笔刀划了一条分界线,以示男女有别授受不亲。最娘的甜蜜的一次回忆,是有一天她忘记带橡皮了,做习题的时候可能写错了,稍微侧下脸,小声地问我借橡皮一用,我一直记得当时她脸色羞红的细节,宛若桃花始开。当时我心乱跳,观察左右后,看准无人注意,才偷偷地用铅笔头儿把橡皮从桌面上推过三八线,像潜伏者接头似的。为了这一个小小的交流,我愣是激动了大半节课。那感觉,想起来,美好啊。
当然,这不是爱情,现在我都记不准那女生的名字了。而且那时候,我们那帮小屁孩子也不知道还有个词叫“爱情”,不像现在的小家伙,不仅爱情,连LOVE都瞒不了他们了。
前一阵子,也曾出现过一个小娃娃在街边拥吻的图片新闻,后来被揭发是“摆拍”,想起来就恶心。不知道今天这种“情书”是不是也是某种戏文。但不论怎样,第一次看完这些“情书”,我的感觉居然是美好的,不由得想起来自己小时候那些懵懂的对异性的情感,有种温暖的纯粹的喜悦。
我不知道我的第一感觉是不是有点儿缺乏社会责任感,是不是该为此忧心才对?
其实,即便这个帖子里的图片果然是真的,我感兴趣的首先并不是由此去探究少儿教育方面的问题,反倒是奇怪这种照片怎么会被搬到网上,除了写情书的小朋友自己搞上来,要让世界见证他们的爱情外,最有这种便利条件的,就是他们的老师了,这些“情书”很可能是老师的战利品。后来在网上追溯了一下源头,才知道发帖人是从自己六年级的表妹那里看见这些纸条的,因为“情书”的男女主角不敢把纸条带回家,于是拜托发帖人的表妹保管。
那么,发贴者把这些“情书”在网上“曝光”,到底要干什么呢?制造新闻,还是仅仅为了好玩?难道搞绯闻也要从娃娃抓起了?
不知道,如果这些情书是真的,现在那两个孩子是不是已经“暴露”了,这回对他们现在的生活,更重要的,对他们的将来,会有什么影响?
小时候的“爱情”是美好的,在我们长大以后回忆的时候,那秘密的朦胧的情愫,早已经沉淀成冰清玉洁的琥珀,除了温馨,就是可爱,即便琥珀里面是一只蚊子或者苍蝇,你也不会觉得它是肮脏的。
可是,如果这一段“美好的感情”被“破坏”掉,将来回头的时候,又会是怎样呢?我没有这样的经验,也许有人会有,不知道那一种尴尬和哀伤,会是怎样的不堪呢。









很美好吧?呵呵。
说实话,这话只能是某一部分局外人说得出来,要是孩子的家长,恐怕感觉就不同了,估计要气疯了。
的确,在传统教育体系下,不会有几个家长愿意这两个孩子里有一个是自己的娃。不仅这两个孩子,其实很少有哪几个“后浪”不让前浪们感觉头疼的。这是规律,也是报应——难道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在小时候就没淘气过?只不过,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孩子们“淘气”的方式不同了。
所以,要当个好家长,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最后,希望这两个娃娃能受到一些“恰当的教育”,我在帖子里用了好几个“美好”,并不是要赞美这种“爱情”,而是希望这件事情本身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我担心两个孩子因此受到(不可预估将来的)伤害。伤害孩子,最终其实会伤害到自己,这也是规律,以及报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