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韩美林大篷车琉璃 |
分类: 韩美林新闻 |
韩美林在构思本上设计“天鹅”造型
这次,韩美林要在徐月柱的工厂里,设计图样,并现场指点琉璃厂的师傅们进行琉璃制作。
戴起围裙,干起活来
在火炉中的琉璃溶液
琉璃的独特之处在于,工人必须掌握精湛技术方能操作。在制作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的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从构思、设计 、雕塑、烧制、细修、打磨直到整个作品的完成,精确到每个细微之处,需要经过几十道精致繁琐的工序才能完成。
炉内是已经融化好了的琉璃溶液(由石英砂、碱粉、化工原料配制而成),徐月柱的得意门生公孙福生(大家都叫他公师傅)手持长长的铁棍子,将其送进炉内转一转,发红的琉璃溶液就粘附在铁棍子的一端被带出来了,溶液被带出炉子后,发红的琉璃便是“天鹅”的身子雏形。
用多种方式打造的 “天鹅”雏形
接下来,公师傅便戴着厚手套接触到1400℃左右的琉璃制品,或是用铁质的“搓板”敲打,或是用报纸打磨琉璃制品表面,或是用剪刀去掉多余的部分,配合着多种工具打造“天鹅”的雏形。当未成型的琉璃“天鹅”送入炉子加温时,韩美林开玩笑地说:“看,我们像不像在做‘烤鸭’?”
“看,我们想不想在做‘烤鸭’?”
“丑小鸭”要变成“天鹅”,造型还需经过反复修改锤炼。精巧处比如“天鹅”的脖子,需要手持镊子或是钳子雕琢拉伸。韩美林始终站在公师傅的身边,时时指点。“这里再细一些……”“这里再弯一点……”为了说明天鹅和鸭子在造型上的不同,韩美林手拿图纸,一边画一边向公师傅解释。就在这反复的一拉一拽之间,“丑小鸭”慢慢变成了“天鹅”的造型。
经由韩美林设计的“天鹅”在第一次“试水”制作时效果不佳,韩美林不甚满意:“要慢慢来,哪能一次就好。”
第一次尝试并不满意,韩美林在地上绘图解释“鸭子”与“天鹅”造型的区别
接下来的两天,韩美林与琉璃厂的师傅反复练习、试验,直到做出满意的造型为止。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凝固冷却,今天上午,两只造型优美的“天鹅”终于从“退温炉”中“娉婷出世”。果然,经过韩美林现场指导后的“天鹅”造型,更加优美,袅袅清然,亭亭玉立。
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制成功
徐月柱高兴地说道:“韩老师没来之前,造型拿不准,颜色搭配也不是那么漂亮。经过韩老师的指指导,颜色简单也漂亮了,艺术味也浓了。”
“丑小鸭”变成“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