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美林
韩美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70
  • 关注人气:17,0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美林闲言碎语(二十九)

(2009-04-15 16:34:02)
标签:

杂谈

  

   1. 前几年美术界流行古代梳着高髻的仕女,她们细细的身子,长长的水袖,身上软得有七八个弯。这两年又出现了粗粗几笔,大大的棉裤腿,用逆光个个画成煤矿上来的煤黑子。另外一种干脆是“毕加索、米罗和达利派”……这种现象乍看起来是忽洋忽古,今中明外,实际上正是新的艺术形式难于出现外来形式又少见多怪的非常困难时期。文化上的禁锢,使一些人一看到外国的就拿来当新的,这是因为新鲜所致,尽管外国的某些形式早已过时,非洲的一些土著不是还不知道什么是香烟吗?美国的一个服装设计师,还拿我们山东农村打火石用的小火镰,当成女孩子们的荷包呢!新鲜不能代替新形式,很大成分是少见多怪,不光美术界这样,哪个界都有。咱们一些北京歌手学那港台发嗲的“普通话”,甚至一些男歌手也都学娘娘腔,这都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事。

 

   2. 如果将生活形象转化为艺术形象的艰难过程是一种“苦事”的话,那么以苦为乐也不是件坏事,学艺术是件苦事,它没有止境,也没有最高得分。如果创作是块铁板,对有心于艺术事业的人来说,苦苦求索,总有一天这块铁板会被钻通的,那时就不认为是件苦事了,到了横涂纵抹随心所欲的境界时,神仙的位子你也不愿意换。创作中,形象的变化更是“苦”事,但一旦一个好的形象出现,不是都会激动得跳起来吗?很多艺术家都有这个体会,这是一种买不到的享受。

 

   3. 我向读者再说明的一些技术上的“窍门”。艺术没有捷径,但有“窍门”。这里的窍门就是经验。譬如:我画国画,就往水里掺过夜茶,掺过酒精,掺过绿豆汤……画出来的效果,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嗬!真过瘾!”再譬如,我用叶筋笔画铁线,不是像常规一样把笔毛理顺,而是正相反,将笔往砚台上跺上几下,然后再用剪子剪掉旁边几撮毛,剩下一两撮画起来绝对老苍。再譬如:我画的这些钢笔画,不仅有线还有面,还有苍笔。这些“窍门”很简单,我将笔舌头拉出来,把它磨平,与笔头成为一个斜度,这样便产生了多种调子。

 

   4. 你再看,那包着冰凌的雪莲,长年生长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你再看,沙漠中那种无名的小花,为了生存,为了开出那朵小米样大小的花,长出那绿豆样大的叶,她们扎根十几米,终年的岁月荡在流沙的热浪里,她们顽强地活着,即使再狠心,只要蹲下来看望她,就会钦佩她,不忍心去掐掉她。这里有为了生存的斗争,她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形象的素材,同时,更重要的是,她给了我们做人的启示。

 

   5. 变形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题材选定后,形象就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了。形象是一幅作品总的代表,就像剧本,是一剧之本,但是剧本要通过演员的形象来体现。形象决定了,色彩和结构都是不难解决的,形象不好,搽脂抹粉也不济事,就像人一样,长得不好怎么打扮也不行。法国香水也不能改变形象,只能助“一臂之力”,决不能“脱胎换骨”。好剧本让蹩脚的演员承担,一定会把剧本也一起冲掉。

 

   6. 在练基本功的同时,注意难度训练,就用一支笔加一张纸,把条件限制再限制。这像是练跑的人,往往在腿上绑铁沙包,一旦解包上阵,千军万马不在话下。

 

   7. 回顾一下,艺术劳动和其他劳动一样,下什么种子结什么果,苦果也是果,总比不结强,那些流汗撒种的人,必将欢呼收割。

 

   8. 心虚是什么呢?是肚子里装了鬼。它的下一个节目就是翻脸。

 

   9. 嘴硬不算有骨气,打不过人家,往人身上吐口痰,算什么鸟本事!

 

   10. 看一个人健康与否,最好的方法是看他是不是爱管闲事,那些病歪歪地躺在床上死去活来的人,他还管你的自行车往哪儿放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