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祖国,总使我泪流满面

(2008-08-27 09:22:23)
标签:

奥运

祖国,总使我泪流满面    
祖国,总使我泪流满面  
 
 
 
 
 
 
 
 
 
 
 
 
 
 
 
 
 
 
 
 
 
 
 
 
     韩美林走上主席台。

     瘦小的他站定了,欢喜地一笑。他的背后是,四个大字———再造乾坤。

    “我得先感谢,要不一会儿会忘的。”随即,他一口气说出了一堆人甚至包括自家的司机和保姆。

    “我尤其感谢祖国和人民”,韩美林说自己的感激之情无以为报,只有拼命多创作,一边说,一边用手掌抹眼泪。“我现在有一种迫切的心情,就是找个安静的地方,把肚子里的东西全部端出来,贡献给祖国和人民。”

    不久前北京韩美林艺术馆落成,有媒体的报道标题就是,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在馆主的眼泪中落成并开放”。

   “在眼泪中落成并开放”,何其感性何其诗情又何其意味深长。那些泪光闪烁,其实正定格了一位艺术家的表情———面对着他的祖国、人民和他所投身的中华文化创造。

    眼下,这样泪光闪烁的表达,正充满深情地聚集于为北京奥运而展开的各种行动中:

    他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组负责人,为“福娃”的诞生呕心沥血,被称作“福娃之父”;

    他为奥运火炬内地首传城市海南三亚的火炬传递,夜以继日地创作了巨型雕塑“凤还巢”;

    他把设计“福娃”的部分手稿捐赠给了国际奥委会,使“福娃”形象珍藏于世界奥林匹克的殿堂;

    他出资捐助了五所“福娃希望小学”,和孩子们一起“放飞鸽子、放飞奥运希望”;

    他更无限自豪地说:“我是北京奥运火炬手!”他浑然忘了自己重病在身急需手术,而是坚持要跑好他认为的“生命中重要的一段路”后,才肯进手术室。

    一次次泪光闪烁,不加掩饰又难以抑制。

    一次次泪光闪烁,只为那真诚的一句———“祖国,总使我泪流满面”。

    祖国,是五星红旗升起的一刻泪流满面

    祖国是什么?

    韩美林的答案,既个性又深情:“祖国不仅是鲜花小鸟。祖国,是烈女秋瑾,是烈士谭嗣同,是流血的英雄。是体操运动员手露白骨仍坚持做完最后一个动作,是举重运动员腰上钉着钢钉仍不轻易言败,是中国运动员在外国比赛牙磕掉了4个满脸是血仍得了满分,是五星红旗升起的一刻泪流满面!”

    终于,可以理解了———

    为什么,许多次,韩美林接受记者采访,对方让他说说自己的艺术,他说着说着就扯到中国体操队去了,“中国体操队的孩子们,他们为国争光,永远都是我的偶像。”如果检索关于韩美林的新闻,采写那些报道的文艺记者,多多少少都客串过体育记者,顺便写了中国体操队。

    为什么,许多次,韩美林在自己的新闻发布会上,会情不自禁地“跑题”重复李月玖磕得满脸鲜血夺满分的故事。2005年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开馆那天,国内外嘉宾到了几千,大伙儿想听韩美林讲几句。他站起来,拿过话筒,单讲当日赶到杭州的国家体操队的李月玖,是怎样怎样为民族争光。最后,他把一直默默坐在最后边的李月玖拉到前边,激情满怀地介绍:这是中华民族的英雄!那天的开馆仪式,在李月玖的英雄气概中戛然而止。

    不过,这不是他韩美林的开馆仪式么?

    他忘了。

    他忘了,是因为他心里总是记着———祖国。

    正如韩美林自己所定义的,中国体操队流血流汗为国争光,就是他心目中的“祖国”之一。为此,他成了中国体操队的“铁杆追星族”,又是“全国拉拉队队长”,还是“艺术顾问”。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体操队表现欠佳。韩美林坐在北京家里看电视转播,越看越心焦,“怎么办,怎么办?我应该在那边,应该在那边。”

    看着电视里的那些孩子们眼下一个个都恹恹的。压力大啊。韩美林心疼,真想自己就在他们身边,不说什么鼓劲的话,就是看看也好啊。

    妻子建议:要不我们去吧。

    两人马上买机票,办签证,赶到雅典。一出机场,听来接的人说体操项目正好有一场比赛。两人于是直接去了体育馆,被引到主席台观看体操比赛。

    场上没有中国人,韩美林坐不住,跑前跑后地找。主席台四周被栏杆围着,原本是为了不让周围的人涌进来,这下倒好,真正是困住了想出去的人。他拿起照相机,调了焦距当望远镜用,终于在对面的运动员席上发现了带队的高健,还有一群自己眼熟的孩子们。

    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了,韩美林朝他们拼命甩手,扬声喊:“老高,我来啦!老高!”高健正看着比赛,突然听到这样的叫声,呆了一会儿,意外地看到主席台上挥着手的韩美林。

    恰巧在主席台上拍照的一位外国摄影记者拍下了这难忘的一瞬间:韩美林的头卡在两根栏杆中间,手伸出老长;栏杆的另一边,围着一圈人,高健、黄旭、滕海滨、杨威……没有一个人的眼里不是泪。

      祖国,总使我泪流满面

    1980年,韩美林应邀到美国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21座城市举办巡回个展。这是他第一次到美国,回来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最多的是两句话,一句是“人和大自然能那样相濡以沫地生活在一起,多棒”。另一句是“祖国啊,快快富强起来吧”。

    当时,韩美林向新华社记者敞开心扉:我的艺术之花生根于中国的土地,但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的阳光雨露。我这次访美,看到了许多东西,开阔了视野,吸收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艺术养料。我回到祖国后,要和大家一起,竭尽全力,使祖国的艺术百花园万紫千红。

    这些当然是上世纪80年代典型的语汇,但任何一个了解韩美林的人都知道,不论是用哪个时代的话语来表达,他的爱国之心一直如斯。

    那么,今天这颗心表达出来的,就是为北京奥运会竭尽所能、为北京奥运会激动不已,以至于热泪常洒。

    眼下的中国大地,处处可见“福娃”笑脸。从最初的设计草稿,到每一次的修改完善,再到最终的定型完成,“福娃”经过了数十张设计方案的改动,数千张草图的改良,整个创作过程异常艰难和漫长。韩美林拿给大家看的设计手稿,就有厚厚的几大本。

    五个“福娃”的设计图出来之后,北京奥组委在幼儿园和学校做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和三年级的小学生。事前,这些孩子都不知道给他们看的是奥运吉祥物。

    调查问卷的问题很简单:你看到的是什么图案?你觉得这些图案代表什么?你喜欢吗?

    结果让韩美林们很高兴。孩子们的回答非常一致。幼儿园的孩子说:他们是一家人;他们很开心。小学生们说:这些代表了中国。

    这个设计在国际奥委会也赢得好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就曾说过:“我喜欢福娃中的每一个形象,喜欢他们将中国的传统祝福带往世界的故事。北京的选择触动了我的心,我相信,福娃也必将触动世界的心。”

    仿佛暗合了从古至今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表情。

    韩美林反复强调一个观点: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他说: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某些大片,怎么出洋相怎么给外国人看,在外面得个大奖,回来还成了英雄。文化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吗?

    为此,他更加忘我地创作着。古稀之年写《天书》,三万多字,字字辛苦。手麻眼花,腰酸背痛,在持续伏案写上一两个小时后是一定会出现的。他歪着头,皱着眉,嚷嚷着苦哇,身子还安在椅子上不动。继续,低下头写起来。再写一会,他把毛笔一扔,双手下定决心似的往画桌上一撑,站起身来。“不写了,不写了,写得我都犯恶心了。”他开始在书房里绕圈,绕着绕着,最后,又绕回到椅子上……韩美林说,整个北京城,我最喜欢的,是我画桌前的位子。

    心无旁骛,苦苦坚持,终于完成了他对中华文化的一次次凝重致敬。

    3年前,浙江杭州植物园内第一座韩美林艺术馆开馆。占地8925平方米,五个展厅里,从书画到雕塑,从陶瓷到工艺美术,叫人不可思议又令人时感惊颤。文化界的朋友惊叹:“西湖边上的韩美林艺术馆,这是一个人的敦煌。”

    3年后,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刚刚落成,更大规模,更多作品,再次惊艳艺术界。巧合也好,刻意为之也好,通州和杭州,两个韩美林艺术馆,恰好贯穿起京杭大运河行走千年的古老通道,仿佛暗合了从古至今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表情。作出这种安排的韩美林,没有肯定这一点也没有否认这一点。

他的想法极简单———把爱和美好给大家看。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把自己给大家看。说穿了,最终是将他韩美林所理解的、所神往的,所想的、所做的,呈现给大家,奉献给他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所以,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艺术家,每每热烈地欢呼:“我艺术的春天尚烂漫着勃勃的生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