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土耳其乘热气球?(之六)——以弗所,充满迷思的以弗所

(2019-03-13 15:46:24)

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土耳其乘坐热气球,在几个目的地之间最后选择了土耳其,是因为去年初夏著名作家唐颖女士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以弗所露天剧场的照片,“非常震撼”,是她写在照片下的文字。我以为看过唐颖女士晒的图片后再厕身以弗所露天剧场,以弗所已经不会给我初见时的震惊,事实是,我从露天剧场的顶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下到剧场的舞台,站在舞台中央后如入无人之境地转了几圈,我不得不承认,我还是震惊了。也许,是上午刚刚看过希拉波里斯古城,刚刚在古城的露天剧场转悠过,再看到比希拉波利斯古城的露天剧场大了数倍的以弗所露天剧场,我脑洞再怎么大开也难以想象,公元一世纪,生活在以弗所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经这么旺盛了!

以弗所书,是《圣经》里的重要篇章。保罗外出传道时曾经路过以弗所,他第三次又途经以弗所时,索性在古城停留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保罗向生活在以弗所的人们传福音,保罗的宣讲以书信体的形式留在了《圣经》里,后来,这些保罗在以弗所传福音的话语,被称作了以弗所书。以弗所书里,对古城以弗所曾经的辉煌有过详尽的描述。天灾人祸,当以弗所湮没在土耳其辽阔的土地上后,就像人们曾经固执地以为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古城只是虚构的一样,人们相信,以弗所古城也是古人口口相传的虚构,但是,19世纪的考古发现,让人们看到了以弗所的庙宇,它建于一片阔约73米,长约127米的地台上,神殿本身宽约50米,长约105米,还有100条高约17米的大理石柱子,殿顶由大片白色大理石铺成。既然传说中的庙宇确有其事,人们开始相信这样的记载:以弗所建于公元前七世纪,是为女神阿耳特弥斯而建。修建以弗所时统治其的帝王资金雄厚,不惜工本地修建了不少堪称大手笔的建筑,阿耳特弥斯神庙、剧场、竞技场、集市、浴室和图书馆等等,都特别雄伟,所以,罗马小亚细亚选择这里作为首都,被亚历山大征服后又成了古罗马帝国在亚洲的首府。相传圣母玛利亚选择在以弗所旁边的夜莺山安度晚年。

今天的以弗所古城,保存最完好的,是露天剧场。





以弗所的大剧场始建于古希腊时期,由乐池、景屋和观众席三个部分组成。乐池和观众席,到今天都是大剧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叫景屋?以弗所大剧场的景屋早已倒塌,现在,我们走进以弗所会有人指着那些石柱子告诉我们,景屋已经不在,只有它们能够证明,古希腊时期在以弗所矗立起来的大剧场,是有一种叫景屋的存在。从词语来理解,所谓景屋就是帐篷或者棚屋的意思,可是,一个大剧院为什么要配置帐篷或者棚屋?以弗所大剧场,后来又经过接替古希腊的统治者罗马人改建过,罗马人再怎样沿用古希腊人的设计,比如说保留了乐池、观众席和景屋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罗马人一定会将自己的文化主张融入修建古希腊人留下的以弗所大剧场中,比如,将乐池、观众席和景屋融合成一个整体。经由罗马人的改造,我们已经很难从遗留在今天以弗所大剧场的废墟中畅想古希腊人何以要给大剧场配置一种叫景屋的建筑。不过,随着考古手段越来越先进,关于景屋考古学家们还是给出了一种完美的答案:景屋就是古希腊剧场的后台,演员们在这里更换服装和面具。景屋外面一般设有三扇通往乐池的门,有些剧场的景屋前面还会专门建一个凸出地面的表演区域,这就是现代舞台的雏形了。如同其本来的意思,最早的景屋只是一个简单的类似帐篷的东西,只为宗教庆典活动而建,庆典结束之后是会被拆掉的。后来,随着戏剧在古希腊世界越来越流行,剧场里的节目越来越多,景物也就变成了永久性的固定建筑。为了更充分的利用现有条件营造氛围,人们开始在景屋朝向观众席的一面上绘制图案,于是就有了最早的舞台背景,这也是英语中景色和布景一词的起源。除了将乐池、观众席和景屋贯通成一个建筑整体外,罗马人在改建以弗所大剧场时,还渗透进了人性化的细节设计。罗马人喜爱戏剧,更喜爱角斗表演,罗马帝国时期的剧场,大多兼有角斗场功能,以弗所的大剧场也不例外。所谓人性化的设计,就是为了防止困兽犹斗的公牛伤害观众,就在观众席与乐池之间修建了一排矮墙。当然,矮墙已经在岁月的流变中早已尘归尘土归土。

离开以弗所,我们都以为,土耳其之旅的下一个期待,将在伊斯坦布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