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女孩》:真叫人愁肠百结仅因为小雀斑的出色演技?
(2016-06-29 10:59:39)在美国妹妹家的客厅里,不知怎么就议论到了同性恋问题。妹妹说,奥巴马卸任前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就是让同性婚姻合法化。因为政府认可了同性恋婚姻,就必须在公共场合为这一群体提供应有的方便,比如,公共厕所。一些场所开始出现男厕所、女厕所之外的第三种厕所供变性人使用,而那些没有条件增开厕所的,则允许变形人自行选择使用男厕所还是女厕所,“你想,你好好的在用厕所,突然进来一个变了性的女人或者是男人变性为女人的人,是不是很别扭?”妹妹说,“所以,我同意霍普金斯大学一位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这一人群需要的是心理治疗,而不是这个社会急急忙忙地为他们的同性婚姻大开绿灯。”
我倒是能接受同性婚姻,可是,“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观点,我赞成。试想,当一个人的性取向刚一出现偏差就能得到矫治,眼下变得乱纷纷的性别之分不就变回到男是男女是女那么简洁明了了吗?
因为飞机延误意外地在芝加哥呆了一天,与朋友一家在芝加哥最繁华的大街特朗普大厦对面餐馆吃饭的时候,与他家的女儿又讨论到同性恋问题,九零后根本不赞同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的观点,她觉得性取向是自然生成的,男人和女人可以互相爱恋,那么男人爱男人、女人爱女人,又有什么可以疑惑的?我们想跟她辩论,小姑娘潇洒得很:“这个问题我不想跟你们辩论,喜欢什么就是什么。”
呵呵,带着被年轻人抛弃的怅惘踏上了回家的班机。10多个小时的航程对人实在很考验,就拿着遥控翻来翻去,没有想到,在家里网络上遍寻不着的电影《丹麦女孩》,这里居然有!
你说艾纳在妻子格尔达劝说下替代爽约的模特儿穿上长筒丝袜、芭蕾舞鞋,将云彩一样的舞衣捧在胸前任由妻子描摹之前,有没有过性别选择的疑惑?若有,他怎么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娶格尔达为妻并虽艰难却幸福地生活着?若无,那就是意外点醒了身为男人的艾纳身体里的雌性激素。此时,格尔达如果带着艾纳去心理医生那里矫治,而不是游戏般地让艾纳一身女装地随她出没于大街小巷、社交场合,那么,艾纳艰难的性别选择也许就不会频频出现在影片中。是的,我虽能接受同性婚姻却不能做到去赞美同性婚姻,可是,看到《丹麦女孩》中艾纳在一对女装面前欲罢不能的痛苦,实在做不到不为之动容,尤其是那一幕:艾纳实在隐忍不住,一个人逃出屋子来到存放演出服的地方,脱光自己,一把将自己男性的生殖器官推进两腿之间,眼泪充盈了柔媚但是男性的双眼——我不能不泪眼婆娑。至于影片结尾:艾纳的精神无法让自己保留男儿身毅然选择变性手术,他难道不清楚当时的医疗水平做一个变性手术对病人来说风险太大吗?可是,对艾纳而言,做一个女人比活着更重要!当术后虚弱得奄奄一息的艾纳恳请格尔达将其推到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告别人生时,我的观感如百爪挠心,刚刚过去的画面:一身男装的魂不守舍的艾纳,一双长筒丝袜拉到大腿处便安谧的艾纳,浓妆艳抹都覆盖不掉男儿特性的艾纳,格尔达猛然悟到自己将要在游戏中失去丈夫先拼命想要拽回男人艾纳后因为见不得作为男人的艾纳痛不欲生又积极帮助他变性……这一幕幕,让我在电影看完后余下的近1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里,愁肠百结。清醒时,我真是不能接受有人将老天赋予的身体任性改变;迷惘时,又为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的英年早逝流下了两行清泪。
家人说,那是因为被影迷们亲昵地称作小雀斑的埃迪·雷德梅恩演得太好了。是,他将一个游走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角色演得非常出色,可是,《丹麦女孩》叫我难忘,仅仅是因为小雀斑的出色演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