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把小提琴的音乐会——施洛莫·敏茨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音乐会

(2015-09-08 12:41:11)

昨天眼睛不适,到了晚上,眼眶有针扎感,只好闭着眼睛听完以色列小提琴演奏家施洛莫·敏茨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组曲音乐会的下半场。没有了强刺激的画面提醒,听一把小提琴的音乐会,竟获得了至少一个古乐团小提琴声部的效果,那是巴赫贡献的复调手法在起作用。

《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创作于1720年。巴赫为什么会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贡献给古典音乐一个伟大的创意复调呢?我以为,彼时的莱比锡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吃饱穿暖以后想要额外得到些什么,比如娱乐,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音乐和舞蹈就成了苦度时日的人们最好的慰藉,然而,彼时的交通工具比步行快不了多少,想临时组合一个古乐团为舞蹈晚会伴奏、为家庭聚会添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大师横空出世,巴赫用复调的手法扩展了小提琴的功能。

昨晚,我的右边坐着两位大概是音乐学院弦乐系的学生,她们带着乐谱来了。我歪头一瞥,真没有想到,码在五线谱上的巴赫作品,竟然也是这么优雅:规整、严密、小幅晃动。

昨晚,是一把小提琴的音乐会的下半场,曲目是《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的奏鸣曲部分。这部分作品,当年巴赫为教堂演奏而作,因此音型要比组曲更加规矩,每一首奏鸣曲都由4个乐章组成,且严格地执行慢-快-慢-快的格式:柔板(庄板)+赋格+行板+急板。柔板是等待听者进入情境,行板是赋格意犹未尽的补充,急板则是假装去意已决的结束,高潮是赋格。巴赫的厉害,在于他在“格律诗”里能充沛地宣泄自己写作时的情感,比如第三奏鸣曲的赋格,一把小提琴拉出的已经不是一个古乐团弦乐部分的效果了,而是一架管风琴,那种向天而歌的温厚谢意,听得人心中滚过一阵又一阵热流。

9月5日晚,是这场音乐会的上半场,三部组曲。组曲是巴赫为世俗客厅而作的舞蹈组曲,虽然音型也是慢-快-慢-快,但自由度要比奏鸣曲打了许多,仅这三部组曲的组合,第一是阿勒曼德(复奏)+库朗特(复奏)+萨拉班德(复奏)+原速的布雷舞曲(复奏)。第二是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恰空舞曲。第三是前奏曲+卢尔舞曲+回旋歌式的加沃特舞曲+小步舞曲1+小步舞曲2+布雷舞曲+吉格。是不是更加炫目?然而,巴赫写来都是玩性十足,比如第三组曲的回旋曲式的加沃特舞曲,巴赫写成了A+B+A+C+A+D+A的模样,在我听来,是生活+愉快+生活+苦恼+生活+悲伤+生活+希望+生活的组合,一曲终了,我手捧的是一颗汁液饱满的芳香的生命之果。

9月5日音乐会曲目的编排是第三、第一、第二,这样乱序而排,因为巴赫在他的第二组曲中加了长达近15分钟的恰空舞曲,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面简单谜底永远无法穷尽的音乐宝藏,德国音乐学家施魏策尔赞叹“巴赫用一个简单的主题,呼唤出了整个世界”,他说的是整部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其实,恰空舞曲就担得起这句称誉。恰空好在那里?在孤寂的夜晚、在纷扰的白天,面对突如其来的回忆、面对触手可及的当下,无所事事时、不可开交时……任何情绪,有没有恰空陪伴,感觉会完全不一样。9月5日,对我原本是无可无不可的某一天,因着我去上海音乐厅现场听到了巴赫《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中的恰空,就变成了不可思议的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