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人的忧烦,岂能与我无关?——读《解忧杂货铺》

(2015-06-30 13:00:27)

李长声先生在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的五本一套的“长声闲话”,我读了两本,《吃鱼歌》和《太宰治的脸》。两本的通病:都是半本好书,差别是《太宰治的脸》好的篇幅多过《吃鱼歌》,毕竟,老先生是文学杂志编辑出身,一说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的庄稼,总有伴随收获的喜悦而来的亢奋。

《太宰治的脸》有一点私家小型日本近当代文学史的味道。说小型,毕竟只有不到300页的篇幅;说私家;论及日本作家,涌上心头的都是李先生对他或她作品的真情实感。《太宰治的脸》是集结专栏文章汇编而成的,大概,作者开设这个专栏的本意,就是有日本近当代文学画一个属于自己的圆的意图,一些他未必熟悉或者说熟悉却不喜欢的作家,都必须点染一番,三分之二以后,因为没有言及心声,《太宰治的脸》就不好看了。

但,我要感谢李长声先生的这本书。

较长一段时间里,怀着对日本文学的偏见,我很少阅读日本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名重一时的推理小说作家,像东野圭吾。因为李长声先生的语重心长,加快了我阅读日本当代小说的步伐,第一本,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

相比他的推理小说,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显得过于平淡了?而我,喜欢的就是作家灌注在这本小说中的淡淡柔情。在这腔柔情的关照下,“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这个坚硬的哲学问题,变成了削铁如泥刀下的面团。

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的个中高手,这一回东野圭吾不再拜托给万能的侦探,而是拜托给了一个在距离东京2个小时车程的小镇上的杂货铺老板浪矢雄治。一本《解忧杂货铺》读下来,令我诧异的设计不少,比如小说的时间轴。翔太等三个“小贼”明明是当世之人,怎么就让他们与准备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击剑运动员月兔对上了话?当世的翔太他们怎么就穿梭回去给就要踏入迷途的晴美一个他们亲眼见证过的光明而踏实的晴美的未来?那些从卷帘门进牛奶箱出的信件怎么就能脱离了时间轨道自由往来?……如此没有章法的时间拼接,让我在刚刚开始阅读时混乱得抓了瞎。曾经想过要将时间线索理顺了再行阅读,后来发现,东野圭吾根本不在乎时间会在这本小书里打结。他在意的,是他用杂货铺串联起来的那些关于“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的故事,是否打动了读者。

我得承认,我被打动了。不过,打动我的,不是东野圭吾虚构出来的那些故事,而是浪矢雄治这个后来死于胃癌的杂货铺老板。

从“我怎么在考试中得到100分”这样幼稚的问题到“去参加奥运会还是照顾病入膏肓的男友”这样几乎无法回答的两难问题,浪矢雄治以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将自己修炼成无师自通的心理咨询师。更有意思的是,在东野圭吾的设计下,雄治与提问者之间总有几个回合的问来答去,东野圭吾将科学新发现移用到他的小说里,没有让浪矢雄治像圣诞老人那样犹如神助般地能让所有求助者瞬间、如意地得到帮助。除了施以援手的浪矢雄治和寻求帮助的月兔们之间有着多次问答往返外,有的问题,东野圭吾让浪矢雄治也没了辙。于是,我在想,所谓“解忧杂货铺”,毋宁说是东野圭吾用一本小说开设了一家专门回答“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心理咨询室。在东野圭吾的人生经验里,在“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前犯了难的小人物,多半是那些生活中的失意者,比如,被奥运会错过的月兔,到死都没能实现音乐梦的克郎,一念之差让父母因为自己而死的浩介,虽坐拥财富却依然无助的晴美……让这些人物出现在笔下,作家的笔端无法不柔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中国古话,用来形容东野圭吾从推理小说到《解忧杂货铺》的过渡,也很恰当。只是,刀光剑影后的柔情更加恬静,而那一所维系着《解忧杂货铺》中所有人物的孤儿院,是改变东野圭吾的催化剂,从此,“他人的忧烦,岂能与我无关?”只是,为什么是孤儿院呢?所以,我要继续阅读东野圭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