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一场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大半年的相约谢幕了

(2015-05-31 13:49:19)
标签:

情感

  

2015年5月29日,是上海四重奏在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厅演出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的最后一场,曲目是作品第130号、133号和135号。

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订购了上海四重奏全套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的音乐会门票,那时,我给自己2015年的听乐目标是,听完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全集和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那时,我已经知道德国钢琴家格哈德·奥皮茨将在同一演奏厅演出全本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只不过,奥皮茨的音乐会节奏不像上海四重奏,除了大提琴尼古拉斯·萨瓦拉斯,其余三位都是从上海出发走向世界乐坛的音乐人。已至中年,回家的频率再高也不嫌多,四重奏的第一场,始于去年的9月19日。

从仲夏夜开始,结束于来年的初夏,季节变换,台上的演奏家不变,我左右素不相识的听友不变——我喜欢这样的约会,并希望每一次都能能准时践约。然而,自由总是相对的。第一场四重奏音乐会,恰遇报纸的付印日,因为一些麻烦加班到晚上7点半,没有赶上上半场。而第5场又与格哈德·奥皮茨的第一场冲突——2015年我的听乐目标,注定缺了一角。

惟其如此,就格外珍惜最后一场四重奏音乐会。内敛到几乎不跟乐迷交流的上海四重奏,最后一次借着贝多芬四重奏全集的名义站在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厅舞台上后,他们竟然激动了起来,第一小提琴李伟纲跨前一步,目光幽深地环顾四周坐席上端坐的忠实乐迷,表情生动得喉头也开始滑动起来——我以为他要说些什么,但,他坐下了,乐队也随之坐下。李伟纲的弓弦微微一摆,贝多芬第十三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0号轻柔地响彻在演奏厅里。

贝多芬的第十三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0号,总共6个乐章。从去年9月开始聆听,到了2015年5月29日,已经听到了“灯火阑珊处”,觉得这一部的辨识度很高,除了6个乐章的体量外,更在于非常好听,从第三乐章的行板、第四乐章的德意志舞曲风格到第五乐章卡瓦蒂纳非常有表现力的柔板,深厚的情感已从激昂的早期、激愤的中期过渡到了缓缓流动的大河期,一种庄严的平静恐怕会让我们习惯于贝多芬“扼住命运咽喉”思维的乐迷,会有些疑惑:是贝多芬吗?

不过,接踵而至的大赋格作品第133号,马上让我们再度领略贝多芬的愤怒。单一乐章的大赋格,原是第130号的终乐章,后来听从当年听众和出版商的建议,贝多芬将其独立出来。一向固执己见的贝多芬这一次何以从善如流了?猜测贝多芬自己也觉得这一段大赋格与第130号风格大异,你看上海四重奏的演奏,一向沉稳的他们到了大赋格,几乎要站起来了,于是,音量大过了所有先前演奏过的曲目——创作大赋格的时候,贝多芬已经完全耳聋。

休息片刻以后再听贝多芬的最后一部弦乐四重奏作品第十六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5号,是依依惜别的情感缓缓上升到了眼睛里?反正,大提琴尼古拉斯·萨瓦拉斯也已经眼有泪光了,就让我们在贝多芬充满对往昔美好日子的回忆中一起尽情地宣泄吧。“怎么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总共四个乐章的作品第135号,贝多芬都在自问自答,岁月流逝、时光荏苒,怒发冲冠的贝多芬已然能与自然、周遭和谐共处了,可惜,天不假年,第十六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35号,几乎是贝多芬生命的绝响了。

演出结束,灯光大亮,上海四重奏齐齐鞠躬后站在舞台上,该说些什么了吧?却是一句“贝多芬已经全都拉完了”。

我怀揣伤感地走出上海交响乐团——他们为什么不跟我们相约莫扎特全集呢?最好是勃拉姆斯全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