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地鸡毛拼却人间春色——读蒋晓云的三本小说

(2015-04-26 21:43:25)

 都知道台湾作家蒋晓云写完《掉伞天》以后停顿了30年。因为初登文坛就屡屡获奖,人们猜测蒋晓云毅然决然地诀别文坛的理由,是因为她要去做比写“野狐禅”(蒋晓云父亲戏说蒋晓云的创作)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成家立业。

三本蒋晓云的作品《掉伞天》、《桃花井》和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摆在我的面前,我不假思索地先打开的,是《掉伞天》。然而,越读越不是滋味,于是揣度:开始捉笔写作时蒋晓云就是文学理想非常高远的作家,虽说得奖以后被台湾媒体抬得高高的,夏志清就不吝好词地夸她“蒋晓云不止是天才,简直可以说是小说的全才”,但,蒋晓云自己没有失魂在一片褒奖声中。她自觉自己的作品有短板,这才放下了笔。三十年后自忖可以了,蒋晓云才再度以作家的身份回来。

果然可以了,《桃花井》相较《掉伞天》,无论是气度和表达都要比《掉伞天》开阔了许多。不过,所谓气度,是站在台湾看《桃花井》。一个是国民党的小官僚,一个是国民党时期的乡绅,李谨洲和杨敬远分别于1949年逃遁到台北,却以同样的冤屈成为火烧岛上的狱友。出狱后,两个生活无着的人常常互诉怨愤,这就到了大陆向台湾老兵打开国门的时候。杨敬远未行先殁,得以了却夙愿的李谨洲又遭遇令人什么呢?实在不清楚身居大洋彼岸的蒋晓云怎么对内地小城镇的民风、陋习了解得如此清楚?又怎么对这个无辣不欢地界里的子民的人性揣摩得那么透彻?读着《桃花井》,我一边折服于30年的沉淀让蒋晓云笔锋犀利得入木三分外,一边心里很是不爽,就是那种家事被外人看了去又被她用辛辣的口吻到处刻薄的感觉。待到打算一鼓作气读完蒋晓云在内地出版的第三本小说《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竟有些犹豫:被夏志清喻为又一个张爱玲?夏志清是什么年纪做这个比喻的?你知道,老人话一多就未必句句属实了。可腰封上还有王安忆的批语:“她的人物族谱与张爱玲的某一阶段上相含,但要追踪得远一程,拖尾再长一截,好比是张爱玲人物的前生今世。张爱玲截取其中一段,正是走下坡路且回不去的一段,凄凉苍茫;蒋晓云却是不甘心,要搏一搏,看能不能搏出一个新天地。”王安忆的推荐大致可信,且一个作家揣度另一个作家创作心路的言辞,里头有着难以言传的较劲,这就,有意思了。

读完第一篇《百年好合》,我就敢说,《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是蒋晓云三本作品中最好的一本。

金兰熹百岁寿宴上,寿星的人生由各怀心事的祝寿人的闲言碎语拼凑出来:这个因母亲早逝而被父亲和二妈扔在老家的金兰熹,15岁回到父亲身边凭借与生俱来的理财能力小小年纪就做起来金府总管,得心应手之下时间过得飞快,竟然已进入老姑娘行列。可金兰熹非比常人,竟让陆永棠先生一见钟情,哪怕心知肚明金兰熹比自己大了4岁,还是坚定地娶其为妻。漫长的婚姻生活中,龃龉多于恋爱中的甜蜜,但由上海到香港又从香港回到从前在上海的居处买了外销楼安度晚年,这一对携手庆祝百岁生日的夫妻以一堂寿宴告诉曾经看衰他们婚姻的人们,所谓幸福就是能笑到人生的最后一天——同我一样有些失望于《掉伞天》和《桃花井》而犹豫着是否要打开《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后来还是撕开了这本书的塑封,完全是为着不让阅读蒋晓云留下死角。这下,蓦地遇到《百年好合》中的金兰熹,会想到谁?腰封上虽有王安忆指向明确的导读,可竟然这么相似张爱玲,倒是让我意外:蒋晓云不是不那么喜欢张爱玲吗?可见,文学创作的能力和质素是什么成色的,天分起了主导作用,蒋晓云一再撇清与张爱玲的前赴后继的关系,这个金兰熹难道不是又一个曹七巧吗?到底在远离国民性的美国生活了30年,这一个“曹七巧”由蒋晓云的笔塑造出来,就有了勇于重建生活的气象,你看金兰熹,遭遇改朝换代不得不抛弃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家园远去他乡,见过金兰熹气馁过吗?见过金兰熹抱怨过吗?即便一向追她得紧的陆永棠偶有他爱,金兰熹都不曾梨花带雨过,相信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也是蒋晓云与张爱玲最大的区别,无论时局如何变迁、家庭如何分崩离析,她要展示给读者的,是一幅活色生香的生活图卷。

因为蒋晓云写得饶有趣味,由《百年好合》开启的《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注定了是一次开心的阅读,几乎都是女人做了主角的《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虽每一篇都独立成章,但每一篇又都互为接榫,该怎么定义蒋晓云的《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不是长篇但又彼此伴生的结构?我真不知道,但是,好看又明亮,这是肯定的。

一直鄙夷女人之间家长里短的乱扯,哪里知道,这些本应随风而逝的嚼舌头,却被察言观色并妙手回春的高手荟萃成一本《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原来,一地鸡毛也能拼却一幅人间春色图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