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于堇穿越回来——再读虹影的《上海之死》
(2015-01-16 10:52:41)
标签:
情感 |
2015年1月3日,上海重度污染。重度污染下的魔都没有黑云压城,阳光依旧灿烂,于是,闻名中外的人民公园相亲角,一如春夏秋冬的任何一个周末,人头攒动。我在人堆里费劲地穿行了几个来回,大致弄清楚了。在两棵大树之间拉起一根绳子,将有征婚需求的男女个人资料打印在各色纸上如猜谜会上的谜面一样悬挂在绳子上的,是家在附近的居民闲来无事过来挣些买菜钱的;只要付给“经营者”20元,他就负责将你的个人资料在绳子上挂一个月。张贴在撑开的雨伞伞面上的资料,则是性急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早日嫁娶而从城市的角角落落赶到这里碰运气的。
阅读这些一时难以遇到自己另一半的男人和女人的资料,爱情小说的悱恻、市井小说的纠缠、探案小说的扑朔迷离,都藏在绳子上、伞面上字纸的字里行间!读到兴起,一回身,国际饭店撞入眼帘,一时间,有些迷瞪;恍惚中,仿佛看见虹影正隐身在国际饭店最高层的总统套房的窗帘旁,嘴角挂着笑意默看对面人民公园相亲角里沸反盈天的世俗风情。
为什么是虹影?1962年生于重庆、旅居英国的作家,与上海应该没有一丝关系,却用一部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更加证明了自己的作为作家的能力。这部小说,名曰《上海之死》。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一直游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边缘的美国,被迫宣布参战。美国是不是在完全无知的状态下被日本人突袭的?虽说珍珠港事件爆发至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这段公案依然云里雾里,给了想象力无远弗届的作家们很大的创作空间。
在这个宽窄由作家自定的空间里,虹影虚构了一个风华绝代的女演员于堇,为担纲浪漫爱情剧《上海狐步》她从香港回到上海并住进了国际饭店。听说一代名伶入住国际饭店后,上海滩上的名流假借各种理由也陆续住进国际饭店。看似是来追捧于堇的,实则目标一致:刺探情报。于堇本人也是在盟军受训过三年的间谍,此次到上海表面上是为了出演浪漫爱情剧,实际却是为盟军刺探日本人的军情,她的上司就是温文尔雅的养父休伯特。于堇用自己的身体获取了日军将在12月7日袭击珍珠港的情报后,寝食难安:要不要如实告诉休伯特?如成了优质的盟军间谍,就不会有冤死在珍珠港的美国军人,而自己的祖国将会因为美国的不肯参战而有可能被日本人蚕食殆尽。于堇选择了延迟将情报传递给休伯特,“歌舞伎将在夏威夷演出。昨天不告诉你,因为我不得不帮助中国。现在告诉你,因为我不能辜负你”,给休伯特留下这张纸条后,于堇从国际饭店顶楼一跃而下,如初雪一般飘散在空中,继而,回到了大地的怀抱。
面容姣好的虹影,很愿意将女人比作狐狸,而在塑造于堇这个人物时,她将自己对女人的美好想象全都汇聚到于堇身上:美丽、妖冶、聪慧、魅惑……她让于堇从国际饭店的顶楼飘飘而下,拉长了将美丽撕碎给人看的过程,从而,悲剧愈加悲剧,叫人读罢久久不能忘怀,以致,多年以后一个周末的午后,其实是去观望相亲角的,却又一次想起了虹影和她的《上海之死》。
1934年开业以来,国际饭店作为上海最高楼的纪录保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永远的地标。1941年12月,于堇从国际饭店24楼跳下来的时候,有没有瞥一眼彼时还叫跑马厅的人民公园?有没有想过在她身后70多年的今天,也许是她眼里最后的风景的跑马厅会以“相亲角”名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