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向谁道歉?——兼谈《独奏者》中出现的古典音乐作品

(2014-12-23 16:10:13)
标签:

娱乐

真正的好电影不是作为大片被大张旗鼓地引进的,而是真爱电影的人口耳相传的。

口耳相传的弱处,就是你的预期往往与电影本身相左。

在看《独奏者》之前,我一直以为应该是同《日出前把悲伤终结》一样以音乐取胜的影片,不想,不是。

是的是的,影片里有一把只有两根琴弦的小提琴和一把完美无缺的大提琴,可是,影片真正的主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疾患。

洛佩兹不走运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更不走运的人艾尔斯,洛佩兹好歹还是报社的专栏记者,衣食无忧,艾尔斯呢?只能流落街头用一把只有两根琴弦的小提琴完成走近贝多芬的梦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优越感,尤其在状况不及自己的人面前,更何况,凭借两根琴弦,艾尔斯能够让琴声打动洛佩兹,洛佩兹决定帮助艾尔斯。

后来,我们跟洛佩兹一起知道,艾尔斯是个音乐天才,只是因为选择钢琴的同学太多他才学大提琴的,不想却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朱利亚音乐学院的认可。看,艾尔斯已经坐在音乐圣殿的舞台上了,却听见有个女声在耳边聒噪:“快跑,快跑,像兔子一样快跑。”

知道一些心理学知识的人已经明白了,艾尔斯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是该疾患的诊断标准之一。患精神分裂症的多半生活在自己的幻象中,比如,从朱利亚音乐学院退学后,艾尔斯只有在路边拉他那把只有两根琴弦的小提琴、放着他破烂的生活用品的手推车必须在他的身边,他才有安全感。

可是,洛佩兹还有我们,都以为艾尔斯的生活状态惨不忍睹。看不得一个有音乐才华的人如此打发人生,于是,当洛佩兹用一位读者寄赠的大提琴“引诱”艾尔斯进收容站时,我想每一个观众揪紧了的心脏会稍稍舒缓一下。而当洛佩兹去收容站探望艾尔斯,看见拉着大提琴的艾尔斯被一群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障碍的人围在中间,洛佩兹的眼眶湿润了。我们的眼眶也湿润了,为艾尔斯的回归,也为洛佩兹的善良。

善良能够给一个人增添道德的光泽,但不能救精神分裂症患者于他自己构筑的魔的世界。洛佩兹以及好心人费劲心思为艾尔斯准备的一场独奏音乐会被那个重又出现的幻听终结了,一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意书被怒不可遏的艾尔斯撕毁了——这些都证明,难以愈合的精神分裂症等于在艾尔斯和洛佩兹之间筑起了一堵高墙,墙这边的我们为墙那边的人做什么,都是隔靴搔痒,所以,就让已经是精神分裂症的艾尔斯们生活在他们的彼岸世界里吧:拉只有两根弦的小提琴、穿奇形怪状的服装、由着在我们看来满是破烂的手推车停在他们身边——我觉得,《独奏者》更确切的含义,就是让艾尔斯这样非凡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独自精彩。所以,为什么在影片结束之前要让艾尔斯向洛佩兹道歉?要道歉的难道不是我们吗?是我们硬生生地要拽回他们,好让他们在我们这个越来越失去理智的世界里面对越来越自以为是的我们备受煎熬。

虽说不是一部以音乐取胜的电影,但是,古典音乐却为《独奏者》增色不少。

贯穿电影始终的,是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也即《英雄》),它承担着暗示男主角艾尔斯命运的责任。

贝多芬的《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四首,作品第102号之一》出现在艾尔斯刚到朱利亚音乐学院读书时,平静而明媚的乐章映衬出艾尔斯此刻的心情:欢快而活泼。

同情艾尔斯并打算帮助艾尔斯的洛佩兹跟随艾尔斯到贫民窟过夜那场戏中,背景音乐是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选用的第二乐章慢板,宁静而淳朴,让觉得自己优越于艾尔斯的洛佩兹陷入自省中。

巴赫《G大调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出现,从演奏技巧上彻底宣告,艾尔斯是不容于这个社会的失败者。BWV1007之前奏曲,是巴赫全部六套大提琴组曲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也是是大提琴家通往荣耀舞台的第一步。已经十余年没有上过课的艾尔斯,面对此曲已经无能为力了。

除去贯穿始终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贝多芬的《第14弦乐四重奏,作品131》的第一乐章大概是出现在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作品了。这部被认为是贝多芬乃至音乐史上弦乐四重奏作品的顶峰的之作,平静之下蕴藏着悲伤和绝望,关照的恰好就是《独奏者》这部电影索要宣泄的情绪,正如瓦格纳评价此曲时所言:“是在音乐中将忧郁的情绪表达得最好的,这是一种有抑制的痛哭”——瓦格纳针对的是贝多芬第131号作品,挪来正好用作《独奏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