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浓烈越破碎——塞缪尔·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
(2014-09-08 11:12:01)
标签:
情感 |
影片结束,黑色背景上字幕缓缓升起。我紧张得紧贴着电脑,想要知道刚刚结束的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小提琴协奏曲出自哪位作曲家的手笔。
不知道有没有一位乐迷只要音乐过耳就能说出那是谁的作品?我不行,所以,当我喜欢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音乐想要一听再听的话,只有趴到电脑上希冀导演能将作曲家的大名挂在一众大明星的后面。《深海蔚蓝》的导演体恤乐迷,用我们看得清的字号告诉我们,他在影片中引用的,是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
塞缪尔·巴伯,20世纪美国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高举浪漫主义的大旗,不多的几部作品均以优美的旋律和不羁的情感俘获了不少乐迷,其中就有特伦斯·戴维斯。当特伦斯·戴维斯执导讲述二战后爱情故事的影片《深海蔚蓝》时,水到渠成地选用了塞缪尔·巴伯创作于1945年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彼时,作曲家刚刚离开空军军营,虽服役时间不长,但是,战争的残酷还是烙印在了作曲家那一颗敏感的心上,他又是一个美国人,战胜国的喜悦总是会感染到他,于是,回望刚刚烟消云散的战场,塞缪尔·巴伯是既豪迈又伤感。
这样的情绪,怎能不灌注到他正在创作的作品中?这样的情绪,《深海蔚蓝》的女主角海斯特正沉浸其中:海斯特嫁了个年届中年体态开始臃肿的律师威廉。二战后的英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海斯特却幸运地过得衣食无忧。“饱暖思淫欲”,海斯特开始抱怨古板的失去了激情的婚姻生活。适逢其时,退伍飞行员弗雷迪(也是刚刚离开空军军营)闯进了海斯特的生活……这就是电影《深海蔚蓝》的基本情节。随着故事的展开,塞缪尔·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通过女主角海斯特的聆听,一次次地出现在我们耳畔:弗雷迪自恋胜于恋她,海斯特怨怼得自杀,未遂后独自一人在房间里徘徊时;弗雷迪毅然决然地抛弃海斯特,决定远去巴西谋生,海斯特凭窗漫无目的地远眺时……浓情蜜意,塞缪尔·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里不缺,用在海斯特回味往日情怀,刚刚好;疑惑徘徊,塞缪尔·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里也不缺,用在海斯特自省毁掉婚姻不顾一切投入弗雷迪怀抱的冲动,刚刚好。有塞缪尔·巴伯的音乐“推波助澜”,《深海蔚蓝》这部婚外恋题材的影片更加魅惑,以致有影迷调侃“该死的婚外恋,总被拍得那么美,引无数观众竟出轨”。
仅就塞缪尔·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对一个乐迷的诱惑指数,能不能将那句影迷因为痛惜海斯特而充满怜爱的话改一改?“该死的巴伯,当欧洲的作曲家已将音乐写得如钢铁般又冷又硬的时候,还能用音乐将爱写得那么炽热,让乐迷面对海斯特的糊涂失去了是与非。” 还好,《深海蔚蓝》中海斯特的错爱早已经烟消云散,塞缪尔·巴伯的音乐却常听常新,所以,影片中的一句歌词“没有你我会孤独”中的“你”,毫无疑问,音乐更担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