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藉所有的情绪——亨德尔《请让我哭泣》
(2014-08-29 12:01:20)
标签:
娱乐 |
亨德尔是德裔英国人。无论在汉诺威还是汉堡,亨德尔想要以作曲家著称于世的理想,都没能实现。无奈之下,亨德尔只好渡过海峡做了一个英国人。奇迹发生了,亨德尔为完成邀约将自己关在一家旅馆里,24天以后,清唱剧《弥赛亚》问世,成就了亨德尔作为英国作曲家而永垂不朽。
我们都以为亨德尔会因着德奥乐坛对他的轻慢而得意洋洋。亨德尔更广为人知的作品《水上音乐会》和《皇家焰火》中狂欢的气息,仿佛坐实了我们的以为。事实呢?18世纪的西方乐坛,德奥大地出产的作曲家才被视作正宗,你亨德尔生为德国人却只能在英国才获得作曲家的荣耀,个中滋味,端的是五味杂陈。
五味中,有一味是才华不被祖国认同的苦涩和落寞。相应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亨德尔的歌剧《里纳尔多》中一首女高音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得以印证。
亨德尔的时代,女人是不被允许登台表演的,彼时,女性角色,都由男演员担纲,一种已经绝世的职业阉人歌手应运而生。这些阉人歌手,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做了阉割手术,等到他们成人后,就能以女子般纯净、轻柔、精巧的声音兼具男子深厚的能量、肺活量和横隔膜支持力,独步歌剧舞台。“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法国电影《绝世阉伶》就带领我们走到18世纪欧洲歌剧舞台的幕后,目睹了已经失去男儿身的阉伶表面光鲜内心苦楚的况味。电影中,当一身华服站在豪华舞台上的男主角轻吟低唱《请让我哭泣》时,摄影机推的一个大特写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决堤而下的泪水已使他脸上厚厚的脂粉斑驳得让人不忍卒睹。
亨德尔写作《里纳尔多》的时候,所有的女声部分都是为阉人歌手创作的,当阉人歌手绝迹后,《里纳尔多》遇到了大麻烦,没有女歌手能够按照原创的调性来演绎包括《请让我哭泣》在内的歌剧唱段。怎么办?只好依据出演者歌喉的特性做调性的调整。
即便如此,这一首《请让我哭泣》都无法让我们忘却,它真的太好听了,“让我为自己悲惨的命运哭泣/而我渴望自由/……这场争斗模糊了我所遭逢的许多痛苦/我祈求我的痛苦能获得仁慈的解脱。”因为好听,这首歌曲不知道被多少不影视剧导演相中引入自己的片子,其中,运用得最回肠荡气的,当属拉斯·冯·提尔。不知道是因为另类导致的精神异常,而是因为精神异常而显得另类,这位丹麦电影导演一有新作推出,总能在国际影坛掀起波澜,《反基督者》也如是。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我们按下不说,只说被《请让我哭泣》贯穿的片头:清亮的女声吟唱中,窗外大雪正静悄悄地飘洒着。屋里,男女主人公忘情地肌肤相亲着,他们年幼的儿子醒来后下了床,像是瞥了一眼忘乎所以的父母,走进书房爬上写字桌。大概是被美丽的雪花诱惑的,幼儿推开窗户摔了出去。从火热的情爱中脱身出来的女主角,望着窗下一动不动的稚儿,崩溃到无言以对——感情多么复杂的开场戏?《请让我哭泣》配合其中的每一种情绪都很妥帖,所以,亨德尔的这首咏叹调,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