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太多——小说《而黑夜已至》
(2014-01-17 22:17:34)巧合太多,是中国小说与世界一流作家一流作品之间的差距之一。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枯枝败叶》,库切的《男孩》、《青春》《夏日》等等这些我在2013年阅读过的大师的小说,仿若从行云流水的生活中剪裁了一个片段,却又读得人心旌摇荡。
心旌摇荡,按照百度词典的意思,弋舟的小说《而黑夜已至》亦有这样的阅读效果。可惜的是,巧合太多让这篇小说显得有些做作。
好吧,先来看看《而黑夜已至》里的人物设计有多么巧合:主角艺术系教授“我”是音乐老师杨帆的男友,二十二三岁的驻场歌手徐果是杨帆的学生。十多年前徐果遭遇车祸的父母双双离世,杨帆视徐果如女儿。现在,徐果遇到了一件自己没有能力处理的事情,在杨帆的建议下她来找“我”帮忙。在咖啡馆里,徐果告诉“我”当年撞死父母的有钱人宋朗找司机顶了包,这个秘密被她知道了,她想请“我”去找宋朗以此讨要100万元。“我”本不认识宋朗,可学院的院长郭劲涛是宋朗公司的签约画家,于是我轻松“巧遇”宋朗并意外地轻松地替徐果讨要到100万元。与宋朗的言语往来间,“我”知道当年替宋朗顶罪的左师傅还在给宋朗开车,后来,“我”约见到徐果的男友左助时还知道了左助是左师傅的儿子。“我”隐约觉得事有蹊跷时徐果死了,跟她的父母一样死于车祸。“我”去找宋朗指责是他为了摆脱徐果的纠缠而杀了她,宋朗却说,自己被徐果敲诈了,因为自己当年轧死的一对夫妻丈夫姓王,且车祸发生城南,而徐果的父母死在城北。徐果用超出她年纪的谋略将父母的死与宋朗的秘密连在了一起,敲诈到了100万元。徐果是个坏女孩吗?拿到100万元后,徐果马上去银行转了20万元给老师杨帆让她去付房款的首付。从银行出来,徐果就给疾驰而过的汽车撞死了。余下的70万元,左助告诉“我”20万是给“我”的酬劳,还有50万元是给他去日本留学的费用。徐果设计诈骗来的100万元,没有一分钱是为了自己,而她却为自己的谎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巧合很多,不是吗?由杨帆徐果认识了“我”,因为郭院长“我”认识了宋朗,因为左助徐果知道了宋朗当年的秘密……特别喜欢这篇小说的读者称赞弋舟活用了六人定律,亦即两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通过六个中间人,就可以寻找到共同关系。这是一条没有经过亲身体验无法相信的定律,我现在勉力相信,却对作家让徐果死于车祸的巧合耿耿于怀。
尽管如此,我得说这是一篇近年来读到的一篇为实现主题构想巧妙的小说。《而黑夜已至》的主题是什么?“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悲观,就是抑郁症的征候之一”。
是呀,因为上了儿子的小提琴老师杨帆的床而净身出户后又遭遇丧母,“我”被自己诊断为抑郁症患者,于是,看这个世界多么灰暗:
看似洁净的女孩徐果居然可以将父母的死与宋朗的秘密放在一起设计出一个敲诈100万元的局。
为了实现去日本留学的梦想,左助居然故意将父亲替宋朗顶包的故事说给徐果听,随后默认徐果去完成敲诈。
宋朗的产业是怎么壮大的?以他让左师傅顶案的烂招可窥一斑,“掏点儿钱,我自己会好过些”,面对“我”明知有诈还毫不犹豫给出100万元的质疑宋朗的回答暗合了当世富豪的做派。
唯一被小说定义为善良之人的杨帆,又是怎么让“我”上了她的床?“我”没有说。还需要说嘛!
抑郁症患者看这个世界如此灰暗!问题是,“我”真的是抑郁症患者吗?小说的标题“而黑夜已至”显然意味深长。
感谢《小说月报》杂志社,选中我馈赠《贺岁版》。这是我收到的第一份新年礼物,而头条《而黑夜已至》将成为这一年里会时时想到的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