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逻辑在哪里?——电影《等风来》

(2014-01-01 20:04:58)

 给自己什么新年礼物?决定去看《等风来》。按照中国电影的一般规律,《失恋33天》以后,滕华涛和鲍鲸鲸组合将会暗淡一些。尽管如此,我就去看大银幕的尼泊尔风光,怎么样?

想不到这么多人将看一场电影作为给自己的新年礼物,眼看电影就要开映,我还排在购票队伍的中间,着急得我,一身虚汗。

没有想到一会儿看到的电影《等风来》,也有一个“虚”字,一把虚火。如果说有刹那的光焰,也是有鸿蒙意味的尼泊尔风光。除此之外,角色陈旧、故事苍白、情节推进得莫名。

说角色陈旧,板子主要打在王灿身上。一个富二代,给钱惯得不成样子,不成样子到什么地步?人家尼泊尔的宗教习俗是在民间选择一个女孩供奉在寺庙里供众人膜拜。这个王灿在透过窗口看一眼女孩的时候,居然会对导游老拉说:“我扔一口东西进去喂她,可以吗?”因为信仰而一直温文尔雅的老拉在电影中唯一一次动粗就在这里,他狠狠地揪打起王灿来。此处王灿的出格,恐怕不能算是偶尔失足,是个人劣品在不合适的时间和地方也能爆发的某一次。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个被编剧设计成一滩泥一样的人物,竟然又被导演委以形成故事高潮的关键人物,实在匪夷所思。

形成故事高潮的关键人物?此话怎讲?老拉和他的客人被对峙的游行队伍和警察堵截在半道上,众人边观赏尼泊尔风景边等待转机出现。此刻,最着急的应该是女主角程羽蒙,因为,她任职的杂志的主编警告她如若在4小时内不将委以她的稿子发过去,她将被人替代。事实是,捏着一罐红牛边饮边等的王灿,被由对峙变为冲突的游行者和警察激怒了,竟然将自己一件优雅的白衬衫缠在树枝上点着当火把带领一杆胖瘦、年龄不一有几个一看就无力奔跑的团友,硬是从打成一团的游行者和警察群里冲了出去。如果不是编出来的,这样情节不可能发生。就算是偶有发生,王灿因为警察挥棒暴打尼泊尔的游行者而愤怒,这种情绪与他突然捏扁红牛罐子带领大家突出重围的行动之间有什么逻辑关联?如果这场戏硬生生得无法理顺观影者的观影经验,那么,接茬而来的王灿带程羽蒙去完成飞起来的梦想的那场戏就无以存在,更令人意外的是,编剧竟然将全片的主题词“着急没有用,不如静静地等风来”让与程羽蒙一起等待滑翔的王灿说出来。这句充满禅意的话,真有认真观看《等风来》的观众相信王灿能说得出来?这个王灿,在影片开始的时候说要扔一口东西进去喂女神的。如若王灿说不出那样的哲言,又怎么化作片尾挂在程羽蒙住处窗口的一个牛铃?

同样,不能让人信服的,还有这场戏:在困顿中苦苦挣扎的程羽蒙拧巴着踏上了去尼泊尔的旅途,小怨愤、小愤世嫉俗布满了她的浑身上下,让她像一枚发散着负性情绪的酸梅,却还不自知地将自己的坏心情归因于旅伴特别是王灿。为了完成编辑部让她写出月薪2万元刚好享用尼泊尔风情的稿子,程羽蒙离开团队一个人深入到尼泊尔腹地采风。刚一落单,程羽蒙就在下榻的乡间旅社遇到了突然停电的意外,吓破了胆的程羽蒙开始歇斯底里地发作,捶足顿胸,拍打窗棂……高潮来得很早,也来得太突然,我想,小怨愤、小愤世嫉俗的程羽蒙,情绪大开大合之前难道不需要铺垫吗?我觉得需要,与我一样坐在电影院里看《等风来》的观众大概也觉得需要铺垫,所以,当白衣飘飘的程羽蒙发疯一样捶打玻璃的时候,坐中因为愣神而哑口数秒后,发出了笑声。

至于影片奖主编设计成面目可憎的样子,无非是想要让观众王对灿特别是程羽蒙的失态归咎于由主编代表的社会给予的压力,还是编剧的问题:主编派你去尼泊尔采风然后按照杂志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稿,这难道不是一个职场人应该做到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