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陆菁?——小说《雨中黄花》
(2013-08-09 10:50:22)以我与陆菁是同代人的经历去看陆菁40多岁前的人生选择,真是匪夷所思,仿佛被陈家下了蛊。可是,王松写来一路顺理成章,让我觉得那是作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的亲眼所见。已经、正在、将要存在和发生的人和事,永远比虚构的,精彩。
王松的小说《雨中黄花》:陆菁这个孤儿因为敲得一手好扬琴与同班会吹笛子的同学陈向阳走到了一起。陈向阳出身高干家庭,陈向阳倒是没有干部子弟的习气,但是,陈向阳父母特别是她妈妈的盛气凌人和居高临下,让陆菁渐渐远离陈向阳和陈家,直到社会发生巨变陈家失势陈向阳自杀以后。
我说的陆菁好像中了陈家的蛊毒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已经留在就读的中学当了老师的陆菁,居然会听从陈母的安排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在了帮陈家料理家事上,继而,又听从陈母的暗示接受了陈向阳的哥哥陈向峰。如果说已然颓败的陈家打算用生米做成熟饭的方式逼陆菁就范做了陈家的媳妇,倒是平常人家的小奸计,可是,陈母临死之间留给陆菁的遗言是,她的儿子是要出国干一份大事业的,陆菁你到时候不要成为绊脚石。对,陈母谢世时陆菁已经人到中年,也就是她与陈向峰没有名分地同居的十多年,期间,如不会成熟的男孩一样陈向峰在恋爱、婚姻、事业上屡屡受挫,都是陆菁助其修复。尽管如此,陆菁想要婚姻的念头一次次地被陈向峰掐灭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死心塌地地跟着陈向峰?这句话是我这个读者对着白纸黑字问陆菁的。所以到结尾处陆菁痛陈“跟你在一起这些年我偷偷堕过多少次胎你知道吗?一个没结婚的女人没完没了地去医院堕胎,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的回应是:陆菁你活该。
陆菁算是一朵奇葩,如果不是王松将她的故事艺术地上升为小说,只是听人口耳相传,我会觉得那是由里巷登上微博的民间扯淡。然而王松,用一种小说的逻辑将奇葩陆菁塑造得可信之外还楚楚动人,而后一种,是陆菁遭遇车祸后邂逅欧阳清散发出来的。看来,这个男权社会,毁灭一个女人是男人,让一个被毁成残花败柳的女人重放光华,还得是男人,北方男人王松用小说与南方女人金星的金句互证,金句为“女人在职场在家庭都千万不要跟男人争,争不过他的,争过了也会失去很多。”
在革命的文艺观笼罩下开始读小说的,我总是要忍不住想,《雨中黄花》这样的小说写出来了发表出来了,意义何在?我想到了加缪的《局外人》,好小说真的是作家手拿裁剪刀看似随意地从生活中截下的一段;好小说是要为当下留一个样本给后人,而不是为一个主义任意编排生活。
顺便说一句,第8期《小说月报》编排得实在有意味,目录里《雨中黄花》是中篇小说的头条,到了内页却放在二条。或者,是为了迎合整本杂志的头条铁凝的短篇《火锅子》?铁凝的作协主席当得怎样,不知道。可是,《火锅子》真不乍的。她要重拾《哦,香雪》的韵味,可惜,感觉已经荡然无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