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7月20日《SSO巴洛克室内乐团音乐会》

(2013-07-25 10:44:49)

SSO巴洛克室内乐团,你会怎么想象有着这个名号的乐团?反正,我想歪了,直到演出就要开始了,才知道那其实是有上海交响乐团的几名乐手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团。盛夏,来到荒凉的南外滩一座突兀得犹如孤岛一样的老码头,就为了追逐本地交响乐团几名乐手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团?上海四重奏我都舍弃了呀!

第一支曲子,是皮亚佐拉的《“四季”探戈组曲》,一个乐章以后,我就为刚刚的后悔羞愧了。

四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和两把低音提琴外加一架古钢琴,由小提琴手朴英领衔,这就是SSO巴洛克室内乐团了——除了朴英,舞台上身着黑衣黑裤的他们,全都年轻得犹如盛开得热烈的太阳花。那晚,除了大提琴,他们全都站在舞台上,于是,我们有可能看到他们的形体。一提那个也许叫苏婷的女孩,一头乌发垂肩,一件无袖掐腰短衫加一条黑色麻质喇叭裤,随着探戈的节奏摇摆的姿态,真是曼妙;那个也许叫魏震或者李响的中提,形象好得可以做偶像,一把中提琴握在手上,琴弓飞扬,让他比偶像又多了一些文化意味……我在想,上交胆子再大一点,索性请朴英让位,就让这群如花一样绽放到极致的男女乐手们撑起一台皮亚佐拉,会怎样?我们会更加如痴如醉?当然,那个叫朱琳的大提琴手可以再放开一点,好像毕业于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她,总是过于矜持,与舞台上的他们,不搭调。

皮亚佐拉的《四季》,仔细想想听到的现场都是片段,所以总是不能找到它与维瓦尔第《四季》的渊源。快到结尾处,维瓦尔第《四季》冬之广板的旋律以探戈的节奏出现在耳畔时,我真想让那些怎么也不明白同一部作品不同版本之间的微妙差别带给爱乐者无尽喜悦的人来听一听。

下半场,巴赫的G大调第三号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号勃兰登堡协奏曲的乐队配置比较特别,仅仅使用了弦乐器:三把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两把低音提琴和一架羽管键琴。这种独特的乐器配置使得这首协奏曲更像是一部室内乐作品,我要听的,就是这个。一如巴赫的许多作品,这一部作品又是在貌似平淡无奇的推进中,蕴藏着无穷的变化,想象中音色区别不大的弦乐们,因为巴赫给定的变化而使演奏过程变得非常有趣味。问题也就出现在这一部作品的演奏中。故意选在在非正规音乐厅的夏季音乐节,今年的分会场选择在老码头·水舍,声音效果一定有问题,所以,现场用了扩音设备,怎么就忘了羽管键琴也应该同弦乐一起扩音呢?它夹杂在“声势浩大”的弦乐中间,显得势单力薄,我旁边的东北人就问我:“钢琴的声音为什么要这么低?”

好在音乐会结束在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中,这场由上海交响乐团的团员组合而成的SSO巴洛克室内乐团留给我很好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