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很怪——小说《施耐德的一日三餐》
(2013-03-29 09:52:40)哲贵签在《收获》杂志上的名字让我想起小时候常玩的游戏:画13道长短一致的短横,然后在上面竖撇捺,就变成了怪模怪样的“五香豆”三个字。而这一期《收获》杂志上哲贵的小说《施耐德的一日三餐》的开头,直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弄堂口听的惊险故事《绿色尸体》:发生了昨夜的事,谢丽尔几乎一夜没睡……她想质问他为什么对她女儿做出那种事。他侮辱了她的女儿,也侮辱了她。女儿当场就哭着跑了——各位看官,遭遇这样的小说,有着这样开头的小说,你会怎么判断就要读下去的小说?我的判断是:哇塞,严肃的《收获》居然刊登这样题材的小说了。什么题材?废话,后爹施耐德对老婆谢丽尔带过来的女儿行为不轨呗。多么刺激人的题材啊,所以,星期六晚上,虽然加了一下午班晚上又赴了一个长宴,我还是强打精神将《施耐德的一日三餐》读完了。“我知道你有钱。上周我刚看见你把五十万现金放进三楼的保险箱。你不借也就罢了,说没钱也就罢了,干嘛当着谢又绿的面,把价值几十万的红宝石戒指扔进窗外的塘河里?”当然,谢丽尔的这段委屈后面,还有施耐德的解释,解释他为什么要把戒指扔进窗外的塘河里。可是,对我这样奔三俗而去的读者,已经失望得不想听施耐德的解释了。不肯借钱给谢丽尔的女儿这样的扣,压得住小说开头那个貌似悬疑小说的包袱吗?
失望着关灯睡觉,睡着前脑子里盘旋着一个问题:2013年第二期《收获》,在一篇好像水平平平的中篇《真秀纪》后,怎么又是一篇水平亦是平平的短篇《施耐德的一日三餐》,《收获》开始下楼了吗?又开灯匆匆浏览一遍刚刚看过的小说,发现错的是自己。人家标题写得清清楚楚,《施耐德的一日三餐》,是自己被作者故作惊悚的开头迷糊住了。现在,我们撇开故作姿态的开头看这篇小说,早、中、晚是这个中篇三个章节的标题,分别写了小说的主角施耐德早中晚三餐的内容以及吃这三餐时男主角的精神状态。也就是说,哲贵别出心裁用一日三餐写出了小工厂主施耐德创业特别是守业的艰难。而守业的艰难,作者用一个道具来一言以蔽之:谁问施耐德借钱,他就褪下手指上有着硕大红宝石的戒指扔进河里告诉别人戒指是假的,从而吓退明里借钱暗中敲诈的人们。这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细节,为什么非要戴一枚假戒指来证明自己没钱呢?索性连假戒指都不戴不是更显得施耐德没钱吗?
至于那个故弄玄虚的开头,正好对应了马原新近说的一句话:“20世纪人们开始大规模寻找意义,不管读什么,先求里。人类希望深刻这个愿望,造成作家们把小说做得越来越精致、复杂,掉进了追求深刻的泥淖。精妙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却从今天的小说里消失了。”是嘛,就是一个小有钞票的人在这个私欲横流的社会里生存不易的故事,何必要绕得读者读完以后摸不着头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