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亏欠的人们

(2013-02-08 11:00:04)

车子慢慢开出魔都中心,进入到边缘地带。这里,是一大片上世纪80年代与举世闻名的钢铁厂伴生的居民住宅区。只过去了30年,这里已经陈旧不堪,但凡在这30年里挣到了钱的人,都四散而去。却还有人,为能在这里有立锥之地忍辱负重着、苦苦退守着。

小俞是我们单位的员工,大约在七八年前我开始跟她搭档,她发广告我审定,她总是漏掉客户的具体要求,所以总是在我已经排定版面的情况下要翻盘重来。我原本就不喜欢这部分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要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着实叫我难受,于是,与小俞的冲突时时刻刻。其实,没有冲突,我一发飙小俞多半不响,久了,我自己都觉得在欺负人家小姑娘,就开始努力去理解她。改变态度后,我俩的合作开始顺畅起来,除了一如既往的一根筋外,小俞的错误少了许多。这让我意识到同事之间的合作可以是温软的可以是冷硬的,显然前者更适合我和小俞,现在,我已经不需要为广告客户的额外要求担心。我担心的,是已经年过30的小俞,为什么还不把自己嫁出去。

周三,单位走访部分员工家庭,我执意要去小俞家,我想见到小俞的双亲时劝劝他们,女大不中留。

我的坚持,掀开了小俞的家庭现状。原来,小俞的爸爸妈妈都是知青,不到20岁就去了吉林长白山下插队落户。我深爱的小舅也是知青,在北大荒一呆就是10年,直到大返城才得以回到上海。如果当年小舅在北大荒结婚生子或者变成当地工厂里的工人,小舅就要在北大荒扎根一辈子了。小俞的爸爸妈妈大概就是在大返城之前结了婚并进了当地的工厂,所以,小俞是享受上海市政府给予知青子女的政策才回上海的,而小俞的父母直到退休了才能重回魂牵梦绕的故乡。

重回故乡的小俞父母,在自己的家乡已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一家三口只好挤进爷爷奶奶留下的两室户老式工房里,如我在第一段描述的区域里。饶是这样的简陋住宅,小俞一家还不能安然居住,这一套房子里还住着小俞的叔叔。在小俞一家没有住进去之前,这一套房子归叔叔一个人住,所以现在叔叔一不高兴就拿小俞家出气,剪坏她家的插头砸坏她家的锅子。

我们坐在小俞她家的斗室里听小俞愤愤不平地数落着叔叔的不是时,小俞妈妈笑眯眯地阻拦:“叔叔让我们住进来已经很好了。”为迎合小俞的妈妈,我脸上笑着心里却在为这个女人抱不平:她还有什么笑的理由?20岁不到被撵去吉林,结婚生女断了回家的路,为女儿受教育计有五六年将赚来的工资全都铺到了铁路上在吉林上海间来来回回跑。还是为了女儿读书事宜,这个女人只好提前退休回上海陪女儿读书,后果是直到今天退休工资才1400元。因此,我们家访没能见到小俞的爸爸,已经62岁的小俞爸爸,为补贴家用还在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而小俞,尽管这个家简陋到每晚要拉开沙发才能安放自己疲倦的身体,还离单位那么遥远,小俞不敢在外租房。每一分钱,对这个家庭来说,都是如此重要。

该上学时去了边地修地球,该赚工资养家糊口的时候下岗了,孩子该上学时学费要自理了,孩子要结婚是房子要自己买了……和我小舅一样,小俞的父母都已经60出头,一个甲子一个轮回,小俞父母如60年前来到人世一样赤条条。不同的是,60年前的他们如天下所有的婴儿一样是一个家庭的新希望,60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超出实际年龄地苍老于前方微茫中。“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知青之中的弄潮儿不在少数有的成了一些行业的巨擘等等这样的指摘完全可以按到我小舅和小俞父母他们的身上。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芸芸众生,这不需要才华不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只需要循规蹈矩就好。知青们循规蹈矩的权利早早被剥夺了,却要他们为他人的错误埋单——这些被我们亏欠的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