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亭》和《站者那则》

(2012-11-25 20:57:55)
标签:

杂谈

拿到新一期《收获》杂志,果然如微博指导的那样,先对读张惠雯的《书亭》和七堇年的《站者那则》。

微博说,看一下70后女作家和80后女作家的区别吧,指的是语言风格吗?那么,张惠雯是沉稳、不疾不徐,七堇年是奔突、浓墨重彩。如果指两个年龄层的女作家关注的人群有什么区别的话,张惠雯的女主角“她”依恋的父母的身边,七堇年的女主角“我”则流落他乡。如果两位作家关注的人群只差异在安居和远走上的话,那么微博上这句关于文学的描述就无以落实了。微博说:文学什么也做不到,只是把悲伤和苍凉呈现出来,所以,文学的终点是悲剧——虽然“她”入定、“我”燥郁,两位忠诚文学的女作家却殊途同归地做到了文学能做的事情,各自给读者讲了一个悲在脸上凉到心底的故事。

张惠雯:“她”一个及其内向的女孩,只愿意蜷缩在爸爸留给她的书亭里读书卖报养家糊口。书和书亭限制了“她”的世界,孤单单地走进了剩女行列。一个与“她”有共同嗜好的“她”以前的老师闯入“她”的生活,因为他结过婚被“她”父母厌嫌。一桩有可能的姻缘胎死腹中,内向的“她”还是内向,还是剩女的“她”比遇见老师之前,行为举止里多了一份“虚空”——张惠雯最后这样形容她的女主角。

七堇年:“我”从新疆来到北京,与哥哥、男友平义以及借住在他们出租屋里的斧子一起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屡遭生活打击的哥哥患上了抑郁症,北京给他太多的伤心他决定走了,在“我”高烧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哪里知道,哥哥是走到异地跳楼自杀去了。“我”回故乡参加哥哥葬礼,临行前从平义那里要回了托付终身的信物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人坐正了,吃你够得着的食物。”七堇年最后引用了《古兰经》中的一句话。

两个故事,一个空一个满,空者如大雨后的长巷虽有花瓣、树叶点缀但终究是寂寞到心事无人揣度,满者像艳阳下的宽街虽有人海、车流相伴却总是喧哗到感情无处寄放。所以,70后的张惠雯、80后的七堇年,她们用她们各自的生活阅历体验出这个社会展示给她们的脸色竟是那么一致:冷酷、残酷。

我们总是抱怨70后、80后他们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姿态,殊不知他们的行为举止是社会给予他们关照的反馈。“她”物欲不高,一间逼仄的书亭换得温饱就好,“她”的情感诉求也不好高骛远,像曾经的老师那样爱读书就好,可是,“她的一切都将坠入虚空”。“我”从新疆通过读大学留在了北京,只想哥哥有一份足以温饱的工作,自己每天早上揣着包子挤地铁去上班的日子能够持久,男友平义能够永久地收藏自己的《挪威的森林》,可是,小说颓丧地结束在《古兰经》上的一句话:“人坐正了,吃你够得着的食物。”就是说,七堇年和她的同龄人,没从这个社会得到一点点实现理想的支持。

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去苛求他们回馈社会一张张饱满的笑脸?

站者那则,七堇年小说用的这个篇名让我狐疑:什么意思?一查,原来是回民的葬礼。可是,“我”以及哥哥因为爷爷和父母没有皈依而非穆斯林,七堇年为什么要用回民葬礼的称法做小说的篇名?“哥哥的葬礼简朴而寂静。我们不是穆斯林,没有人来为我们站者那则”,小说中的这一句,透露出七堇年的用意。张惠雯和七堇年用她们的小说告诉我们,即便付出死的代价,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得不到这个社会的回应——真正是呼应了微博上关于文学的简单定义:以悲剧为终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