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场英雄半场绅士——德国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上海音乐会

(2012-11-02 10:13:42)
标签:

杂谈

选择的是10月31日那一场,曲目是:上半场理查德·瓦格纳《唐豪瑟》序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黎恩济》序曲,下半场勃拉姆斯《c小调第1号交响曲》。

不喜欢听歌剧,瓦格纳是歌剧巨擘,所以,我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听瓦格纳。三部作品都以管乐发端,透明的黄金色越过大剧院舞台与我座位之间的距离后,幻化成环绕于我天灵的声音,是昂扬的美妙。第一次聆听瓦格纳,暗合了我通过文字和故事理解到的瓦格纳,很英雄主义。只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爱之死,让我听到了英雄的柔肠百结,好听到了得以短暂销魂。

如果下次遇到德国乐团整场只安排瓦格纳,我去不去现场?那年在天鹅堡听到路德维希二世与瓦格纳的故事后就想:一个人的音乐可以让人癫狂到如此地步,等于是在乐句里加了兴奋剂,是我不喜欢的。

瓦格纳的三部作品,德累斯顿全部用漂亮的管乐“开腔”,先声夺人。没什么可多说的,一场一场地听上交的现场,期待管乐能一场一场小进步,但很难。国际名团在管乐上远远胜出国内的交响乐团,已是共识。没有想到,下半场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1号交响乐》进行到第二乐章的后半截——原来我们的弦乐也落在了后面。

勃拉姆斯时代,瓦格纳的风格如同旋风席卷德奥乃至全欧洲,想必彼时的作曲家会以距离瓦格纳很近为荣吧。慎独如勃拉姆斯,却以自己像石头一般坚硬的保守,与瓦格纳们对峙。100多年以后,瓦格纳是瓦格纳,勃拉姆斯也没有因为彼时的保守被潮流淹没,倒是成就不了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然怎么会有这一场音乐会的格局?半场英雄半场绅士。

我更喜欢勃拉姆斯。

瓦格纳的音乐是悬浮在半空中的金黄色,勃拉姆斯的音乐是日复一日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刹那辉煌以后更以我们能够接受的温度一寸一寸地潜进我们的心田。

我老了,我眼下的心境与勃拉姆斯的音乐多么契合呵,告诉我什么是温情脉脉什么是隐忍什么是节制。说实在的,温情也好隐忍也好节制也好,不需要跑去现场勃拉姆斯才如水一般流泻给我,在家,塞任何一张勃拉姆斯的唱片进音响,都会得到这样的关照。只是,10月31日的德累斯顿管弦乐团在蒂勒姆的带领下,把勃拉姆斯这一部作品中我能想象得到的元素,悉数反射到我心底,让我心满意足。

知道克里斯蒂安·蒂勒姆,是从刘雪枫先生的文章开始的。文中还配了图,那是更年轻的蒂勒姆又高又帅深得我心,就想:什么时候能到现场看看他的指挥呢?如愿以偿夫复何求,又遇到了两场音乐会中表现最好的一次——这个信息,来自散场以后我们一群互不相识的人站在上海大剧院门外的乱弹。激进的某先生甚至说:“今晚的蒂勒姆和德累斯顿,好过了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芝加哥交响乐团等等名团。”听罢,我不响。此处不响,沿用的是金宇澄先生在小说《繁花》的意思:万千感慨不知从何说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