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顾茫然中灯亮了——电影《白鹿原》
(2012-09-16 11:05:25)
标签:
杂谈 |
1932年,日本人的飞机飞临白鹿原的上空扔下炸弹,眼看着鹿子霖被炸弹逼迫得四处逃窜,一生因为坚定而无为而治的白嘉轩茫然四顾。这时候,银幕黑了,灯光亮了,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白鹿原》一曲终了。我想过好几种《白鹿原》结束的可能,就是没有想到会用白嘉轩无措的眼神跟观众说再见,留给观众的遗憾是:饱胀的情绪一下子收不回来,空留在悄无声息的电影院,没着没落。
其实,一部《白鹿原》,不知道有多少场戏都做到了将观众的情感“吊”到最高处。同样也有很多场戏《白鹿原》把观众领到最高处就撒手不管了。《白鹿原》的剪辑太武断,那种硬生生将戏一剪了之的地方比比皆是,叫人好生懊丧,而后抱怨。就是这样,《白鹿原》片长还2个半小时。就是这样,电影《白鹿原》还远不及小说《白鹿原》丰满。虽说距离拜读小说《白鹿原》已逾10年,我还记得白嘉轩的媳妇给公爹擦拭尸身时的诸多感慨。彼时,面对白嘉轩一丝不挂的身体,媳妇的内心独白中不乏对这具肉身的描述,可是,情欲统统退却,洋溢的是一种关中乡村族长立起来的精神。
不要说这一场景在电影里没了踪迹。就是白嘉轩媳妇这个人物以及小说中另外几个丰满的女性角色,全都集中到了田小娥身上。
所以,电影《白鹿原》成功与否,就看田小娥了。
田小娥,被黑娃领进白鹿原的外乡女人,因为出自天然的性感,又因为与黑娃私通被武举人逐出家门,被人钉上了“情欲”的标签。你是为看田小娥的情欲走进电影院的吗?那么,看罢《白鹿原》,你会气愤。不是田小娥不情欲,而是,宣传策划将田小娥的情欲作为《白鹿原》能勾引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手段,实在是对王全安们呕心之作的侮辱。电影《白鹿原》,截取了在小说里有更长的白鹿原历史中从辛亥革命以后到日本人入侵这一段。1911年到1932年,是一段最为动荡的中国历史,在不怒自威的族长白嘉轩不动声色地掌控下一年又一年平安度日的白鹿原,虽远离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未能幸免于世事的纷乱。白鹿原是怎么被时代潮流裹挟的?一个性感的漂亮的女人就成了作家和导演最好的抓手,她会让小说更好读让电影更好看。而电影之于小说,更在乎“更好看”,于是,在小说中纷纭的女人群像到了电影就只剩下了田小娥一个人。但是,王全安想要如陈忠实那样展示“情欲是表、数百年积弱的乡村文化到了摧枯拉朽的时候是本”的雄心没有削弱,所以,被鹿子霖按倒在炕上的田小娥,是痛不欲生的苟活;和无赖一起被捉到祠堂前痛打的田小娥,是绝望到泪干的绝望;和白孝文云雨,从奚落到温情到在无望中回望人生,演员张雨绮并不风华绝代,但是,与不同男人周旋时的反应以及与同一个男人你来我往的情场好戏的层次,她都把握得不错,于是,她的田小娥很好地完成了整部电影对她的要求她:她只是气数已尽的白鹿原垮掉的一根稻草。也正因为如此,整个观影过程,几次误以为是一部只关乎田小娥生死的电影,不就可惜了陈忠实用燃烧生命换来的大开大合的《白鹿原》吗?可是,又能怎么要求容量特别有限的电影呢?我想到了我以为改变名著最成功的电影《悲惨世界》。
电影《白鹿原》的最后一场戏,在日本人飞机的轰鸣声和日本人投下的炸弹的爆炸声中,威严了一辈子的白嘉轩失措地茫然四顾。那一刻,我凝视银幕上的张丰毅,竟有一种与他思绪相接的错觉。只是,他为自己熟透了的白鹿原手足无措着,而我,是为《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一路舍弃。
这真是一次甜蜜而又抱憾的观影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