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的巴塞罗那
(2012-08-18 22:35:04)
标签:
杂谈 |
早上9点从萨拉戈萨出发,中途休息半个小时,到巴塞罗那就是午饭时间了。如果是独自去的巴塞罗那,我大概等不急一顿午饭的时间就要去膜拜高迪的灵魂。
高迪的灵魂以建筑的形式永久地留在了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名叫巴塞罗那的角落里。
百年前,一个名叫古埃尔的商人慧眼独具地认定安东尼奥•高迪是一个能在地球上留下人类智慧遗迹的人,就在巴塞罗那买下一个小山包,希望用高迪的脑子和自己的金钱实现上述的梦想外,为自己趸进更多的钱。那时,巴塞罗那的交通工具还是马车,所以有钱人不愿意住到山上去,这样,古埃尔先生的金钱梦破灭,留下人类智慧遗迹的梦想实现,这就是我们进入巴塞罗那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古埃尔公园。
仿佛所有的欧洲人都来到了巴塞罗那,所有在巴塞罗那的游客又在同一个时间来到了古埃尔公园,仰视高迪用石料的天然形状堆砌再用色彩浓烈的碎瓷装饰而成的回廊、百柱厅等等建筑形态的游客,摩肩接踵。公园入口处那条以宝蓝色为主、镶嵌了多种亮色而特别绚丽的蜥蜴,更是处于人潮的围观中。于是,对古埃尔公园的观感是,叹为观止。因为高迪的作品上附着了太多的人气,无法静观,古埃尔公园因此减分。不过,你可以站在高迪先生的故居前静思。在这幢由高迪学生设计的粉红色小楼里,高迪先生是如何在自己作品的包围下为不远处的圣家族大教堂殚精竭虑的。
说是不远处,巴士要开上5分钟才能到达,当年,高迪每天行走在这条路上回家想着大教堂,在工地看着大教堂。
确切地说,是看着大教堂工地,直到1926年高迪先生谢世,圣家族大教堂还只是耶稣诞生门这一处立面。现在我们站在高迪的手笔面前,感叹经历过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后高迪的作品依然留存,是上帝对我们的眷顾外,一时间为高迪打碎了我们关于教堂的约定俗成的想法而怔忡。教堂的外观给人的感觉一定是庄严肃穆的,可是,在“直线是人的居所,斜线才是为上帝”这样的建筑理念指引下,高迪的这个立面歪歪扭扭地将欢庆耶稣诞生的场面升向天穹,我的读后感是,狰狞。无论怎么评价,为圣家族大教堂高迪先生奉献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和智慧,这是不二的赞誉,瞧瞧这堵立面上取自圣经故事的一尊尊雕塑,都是高迪亲历所为,蜡烛终于燃尽,大教堂只成功了这一堵立面和藏于地下室的设计图纸,高迪撒手西去,所以至今没有完成依然建造中的圣家族大教堂,呈现出杂拌的味道,成色颇新但亦步亦趋高迪风格的后高迪作品,是后人依据地下室的图纸依样画葫芦而成的。图纸毁于一场大火后,后人只好看着高迪的作品去敷形,与高迪留下的立面相对应的那一堵立面叫耶稣受难门,整个建筑回归了建筑横平竖直的要义外,主雕塑十字架上的耶稣,也是用线条简约勾勒而成。做耶稣受难门这一立面的建筑家得有多大的勇气!如今人们都说:何为大师何为优秀的建筑家,这两堵立面悉数道尽。
可我认为,这只是这一代的评说,确切的评价应在教堂落成时,那至少要在60年以后了。
高迪先生将巨大的精力而不是全部的精力投注在圣家族大教堂上,有这一说是因为巴塞罗那的大街上还有高迪先生的两部作品:米拉公寓和巴特约公寓。调侃一下米拉公寓和巴特约公寓,说的是1910年代到1920年代,巴塞罗那的富人开始攀比谁家的房子更豪华,其中的一个标准是请了哪位建筑师做设计。高迪先生是当时最大的腕,米拉和巴特约家有钱,就约请高迪设计他们的住宅,于是就有了闻名全世界的民间住宅。你不知道米拉公寓和巴特约公寓在大街的那一块?没事,沿帕塞奥·德格拉西亚街走,看见一堆人仰着脖子拍着照片了,就是米拉公寓或巴特约公寓了。高迪的风格非常特别,歪歪扭扭的,特别是米拉公寓阳台上用作栏杆的铁片,高迪让它们拧成了花,胡乱地堆在那里却乱中取胜。奇怪的,米拉也好巴特约也好,两者的装饰风格与左邻右舍那么迥异却不别扭。大概是时间,让它们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别有趣味。
只是,高迪先生说过,人应该住在直线里,为什么米拉和巴特约还是曲线?这很难,我指的是让建筑在曲线中找到平衡,所以,高迪当年要花大量时间将水盛在能随形敷形的容器里,晃动这着晃动着以期找到平衡点。
高迪的灵魂以建筑的形式永久地留在了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名叫巴塞罗那的角落里。
百年前,一个名叫古埃尔的商人慧眼独具地认定安东尼奥•高迪是一个能在地球上留下人类智慧遗迹的人,就在巴塞罗那买下一个小山包,希望用高迪的脑子和自己的金钱实现上述的梦想外,为自己趸进更多的钱。那时,巴塞罗那的交通工具还是马车,所以有钱人不愿意住到山上去,这样,古埃尔先生的金钱梦破灭,留下人类智慧遗迹的梦想实现,这就是我们进入巴塞罗那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古埃尔公园。
仿佛所有的欧洲人都来到了巴塞罗那,所有在巴塞罗那的游客又在同一个时间来到了古埃尔公园,仰视高迪用石料的天然形状堆砌再用色彩浓烈的碎瓷装饰而成的回廊、百柱厅等等建筑形态的游客,摩肩接踵。公园入口处那条以宝蓝色为主、镶嵌了多种亮色而特别绚丽的蜥蜴,更是处于人潮的围观中。于是,对古埃尔公园的观感是,叹为观止。因为高迪的作品上附着了太多的人气,无法静观,古埃尔公园因此减分。不过,你可以站在高迪先生的故居前静思。在这幢由高迪学生设计的粉红色小楼里,高迪先生是如何在自己作品的包围下为不远处的圣家族大教堂殚精竭虑的。
说是不远处,巴士要开上5分钟才能到达,当年,高迪每天行走在这条路上回家想着大教堂,在工地看着大教堂。
确切地说,是看着大教堂工地,直到1926年高迪先生谢世,圣家族大教堂还只是耶稣诞生门这一处立面。现在我们站在高迪的手笔面前,感叹经历过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后高迪的作品依然留存,是上帝对我们的眷顾外,一时间为高迪打碎了我们关于教堂的约定俗成的想法而怔忡。教堂的外观给人的感觉一定是庄严肃穆的,可是,在“直线是人的居所,斜线才是为上帝”这样的建筑理念指引下,高迪的这个立面歪歪扭扭地将欢庆耶稣诞生的场面升向天穹,我的读后感是,狰狞。无论怎么评价,为圣家族大教堂高迪先生奉献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和智慧,这是不二的赞誉,瞧瞧这堵立面上取自圣经故事的一尊尊雕塑,都是高迪亲历所为,蜡烛终于燃尽,大教堂只成功了这一堵立面和藏于地下室的设计图纸,高迪撒手西去,所以至今没有完成依然建造中的圣家族大教堂,呈现出杂拌的味道,成色颇新但亦步亦趋高迪风格的后高迪作品,是后人依据地下室的图纸依样画葫芦而成的。图纸毁于一场大火后,后人只好看着高迪的作品去敷形,与高迪留下的立面相对应的那一堵立面叫耶稣受难门,整个建筑回归了建筑横平竖直的要义外,主雕塑十字架上的耶稣,也是用线条简约勾勒而成。做耶稣受难门这一立面的建筑家得有多大的勇气!如今人们都说:何为大师何为优秀的建筑家,这两堵立面悉数道尽。
可我认为,这只是这一代的评说,确切的评价应在教堂落成时,那至少要在60年以后了。
高迪先生将巨大的精力而不是全部的精力投注在圣家族大教堂上,有这一说是因为巴塞罗那的大街上还有高迪先生的两部作品:米拉公寓和巴特约公寓。调侃一下米拉公寓和巴特约公寓,说的是1910年代到1920年代,巴塞罗那的富人开始攀比谁家的房子更豪华,其中的一个标准是请了哪位建筑师做设计。高迪先生是当时最大的腕,米拉和巴特约家有钱,就约请高迪设计他们的住宅,于是就有了闻名全世界的民间住宅。你不知道米拉公寓和巴特约公寓在大街的那一块?没事,沿帕塞奥·德格拉西亚街走,看见一堆人仰着脖子拍着照片了,就是米拉公寓或巴特约公寓了。高迪的风格非常特别,歪歪扭扭的,特别是米拉公寓阳台上用作栏杆的铁片,高迪让它们拧成了花,胡乱地堆在那里却乱中取胜。奇怪的,米拉也好巴特约也好,两者的装饰风格与左邻右舍那么迥异却不别扭。大概是时间,让它们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别有趣味。
只是,高迪先生说过,人应该住在直线里,为什么米拉和巴特约还是曲线?这很难,我指的是让建筑在曲线中找到平衡,所以,高迪当年要花大量时间将水盛在能随形敷形的容器里,晃动这着晃动着以期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