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沮丧——约翰·厄普代克《父亲的眼泪》
(2012-07-18 10:30:06)
标签:
杂谈 |
我想,差不多有10年为了生计而浑浑噩噩,自己错过了什么?至少,没有当令地读到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等到想要触摸只属于厄普代克的文学肌理时,遇到的是他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父亲的眼泪》。
通过各路方家的评论,揣测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应该是活色生香的美国生活记录。也许,“兔子四部曲”只是作家的客观记录,作家本人并不是那一种火热、香艳生活的参与者。即便如此,能入作家法眼的生活片段一定是对应了作家的心性的,如我的臆断有些许恰当处,那么,等到年近80厄普代克提笔开始写作他一生中最后一本小说的时候,已经绚烂归于平静。一样看夕阳,有人看到的是静美,有人看到的则是日薄西山。厄普代克看到的是后者,至少,在他写《父亲的眼泪》的时日里。
《父亲的眼泪》,总共18篇小说。《父亲的眼泪》统共249页,可以推测这18篇中有的篇幅是极为短小的,比如《童年即景》和《德语课》,才10来页大约六七千字。就是这么短小的篇幅,厄普代克都不忘将老之已至处处皆无奈的情绪铺满在字里行间。
因此沮丧。我设想,如果提前30年读到《父亲的眼泪》,我的沮丧会如此强烈吗?那时候,青春是我全部的资产,杯满盈,满盈的是青春,所以,遇到一个“老”字,除了不理解还会认为厄普代克在无病呻吟:老有那么可怕吗?而今,体力上的今不如昔让我触碰到了老的边缘,大概晓得了老之意味,《父亲的眼泪》等于用小说强调给我老的中心里有什么,所以,无比沮丧。
能不沮丧吗?
《与埃利扎纳漫步》:1950年就毕业的中学同学聚会,戴维携第二任妻子前去参加,中途开个小差与曾经的美女同学现在风韵犹存的埃利扎纳漫步一次,往日情怀让两位老人相拥,结局却是“气喘吁吁”。什么叫老?就是飞扬的青春只留在了记忆里。即使青春的标志那么明艳而强烈地闪亮在自己的眼前,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连想一想都要“气喘吁吁”——厄普代克的提醒是每一个人愿意的话都能预见的,只是,厄普代克用那么深入骨髓的笔触,令读到这一篇小说的读者无处躲避一个“老”字,以致,读罢《父亲的眼泪》,我发现它们迅速从我的记忆里闪开,就是要复述这一篇《与埃利扎纳漫步》,都要重新翻开书本。我的记忆不至于如此糟糕。读过的托宾的《母与子》,还那么鲜明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所以,忘却《父亲的眼泪》,是心因性的忘却,原因是《父亲的眼泪》里描述的种种老态是逼真的,是不忍卒读的,是绕不过去的人生最后之旅。
也曾搜索过他人对《父亲的眼泪》的评价,似乎没有人提及集子的开篇小说《摩洛哥》。我却最喜欢这一篇。夫妻情浓的时候带着一双小儿女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来到摩洛哥度假,不对的风景以及不对的服务让这一家的度假沦为疲于奔命,可是,没有阳光没有沙滩没有美食的摩洛哥,丝毫没有打击到这一家人的度假心情——我像读历险记一样随着这一家人在摩洛哥的波折而跌宕起伏,怎么也没有想到小说结束在这一句话上:“在摩洛哥,我们一家人曾经那么紧密地在一起,可我们就是从那以后开始疏离四散的。长大成人,离开家门,目睹父母离婚——全发生在那之后的十年间。”。也正是这样的结尾,显示出厄普代克的大腕气质,我被这个结尾羁绊了许久许久,伤感、幽怨、不舍、甜蜜等等多种维度相异的情感杂拌着出没在我读罢《摩洛哥》的那些天里。给读者这样的阅读幸福,只有厄普代克这样等级的作家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