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合唱团
(2011-10-10 16:11:09)
标签:
杂谈 |
女歌手一袭白得耀眼的曳地长裙袅袅婷婷地在台口站定,音乐厅里如拂过水面的微风似的响起一片掌声,因为她是莎拉·布莱曼的小妹妹。现场效果证明,她不来也许更好,8个男人的8条好嗓子会把当晚《英国格里高利合唱团》音乐会推到至臻完美的境界。
这是我听过他们的几首歌后才有的认识。
甫一走进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迎面扑过来的一台电声乐器让我心头一凉,因为当初选择这场音乐会,是因为听过他们的唱片后觉得应该是一小队站在舞台上安静地吟唱的歌者,如果有电声乐队伴奏,那我的揣度肯定出了岔子。再加上贪图便宜买的票子的位子上方悬下了一方显示屏,虽不至于挡住视线,可到底是一处障碍,心下更是不爽。还好,演唱会开始前,工作人员将我们引领到能够面对演员的看台上。
几首歌以后,我想揣测错误帮了我大忙,不然,我不会去现场听这场音乐会。格里高利合唱团来自英国,当然用英语歌唱,再加上他们将歌词故意处理得含混不清,他们唱什么,我听不真切,他们选择的曲目,尽管有迈克·杰克逊的,有菲尔·科林斯的名曲,我听来都是陌生。只有用作压轴的那首《布兰诗歌序曲》,我熟。这首经常被用在庆典仪式上的作品,管弦乐演奏的时候凸显的是它的昂扬、亢奋、骄傲和霸气,这晚,由格里高利合唱团来唱,圆润了不少,内敛了不少。当然,曲子中那步步向上的意思还在,可那已经是接近上帝的一步又一步了——格里高利合唱团唱什么,无关紧要,这个乐团做着的一件事情,就是将流行音乐或者古典音乐或者其他样式的音乐作品,通过他们的处理揉进格里高利圣咏的唱法,从而使这些音乐作品成为最近距离接近上帝的声音,这是我听过《格里高利音乐会》后最大的感悟。感悟如此强烈,是否与他们的表现形式有关?除了乐团成员左一块布、右一根链条地披挂着有流行歌手的模样,8位男歌手,全都是及地黑色斗篷,歌唱时,他们双手交互在袖笼里,身体微弓,下颚微微内颔,如此姿态,决定了他们哪怕音乐到了最HING处,身体是不能够助兴的,而迈大步在舞台上变化着队形的表演,更是将他们8个人变成了1个人,正悄声行走在教堂里那空寂的、长长的回廊里。
与歌队不停地行走却营造出了清寂的效果不同,坐着的乐队虽只有一把小提琴、两把吉他和一个键盘手和一个鼓手,却将演出效果烘托得风生水起。那把吉他,终于按捺不住总是藏在歌手的身后,一个箭步冲到台口将吉他弹奏得虎虎有生气。那个鼓手,尽管我们听着歌不会太在意他,他就一个人自娱自乐,一根鼓槌被他挥舞得在指间飞来飞去,令人眼花缭乱。正因为乐队过于活跃,乐队和歌队的平衡有些倾斜,如果乐队能够再控制一下自己,如果莎拉·布莱曼的小妹妹是真正的歌手而不是舞者,那么,《英国格里高利合唱团》的音乐会,就比我料想得更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