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看《谋杀似水年华》
(2011-09-23 13:45:02)
标签:
杂谈 |
盛太太会用那条紫色的伊朗伊斯法罕丝巾勒死慕容?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勒死钱灵?打算再用同样的方式致田小麦于死地?
我们知道,不少刑事案件会因为种种原因搁置,许碧真命案就是如此。难道,盛太太不知道始乱终弃许碧真的是自己的丈夫盛世华吗?显然她是知道的,所以,在《谋杀似水年华》的结尾处,盛太太说:“1995年,我已经发现我丈夫不忠的秘密。只是,我一直深爱着这个男人……后来,我听说那个女人被杀死了,我知道肯定是我丈夫所为,凶器就是条紫色丝巾。”那么,她还用那条据作者所言为举世罕见的珍品做凶器,是不是想要激怒警方好让他们千方百计破掉许碧真命案?最奇怪的是,作为凶器的紫色丝巾还是盛世华买给慕容和钱灵的,我就不明白了,把自己弄成连环杀手是不是更加容易逍遥法外?盛氏夫妇将刑警当傻瓜联手制造的三起谋杀案,当然不用刑警出场只需刑警的女儿田小麦用灵敏的嗅觉就破了案——你是不是很疑惑“再树中国悬疑小说新高峰”的《谋杀似水年华》名副其实吗?
其实,如盛世华这样一个智商不低的成功人士,应该懂得要逃脱与杀害许碧真的凶器紫色丝巾的干系。可是,他却三次陷于伊斯法罕的泥淖中,其中的心理原因大有追究的价值,如果勒住了这一条线索追下去,也许,盛氏夫妇所为就能有合理的逻辑。可惜,蔡骏只用了“丝巾控”三个字,就让这条线索如丝巾一般从自己的手掌心里滑了出去,让《谋杀似水年华》跟《荒村公寓》一样,空有了一个逗人想入非非的名字。
相比盛世华,我更关切的是小说的男女主人公秋收和田小麦的心路历程。
田小麦,妈妈早逝与忙得不可开交的刑警爸爸在一个屋顶下惨淡度日。
秋收,一个因目睹妈妈被亲生父亲杀害而变得沉默寡言的乡村少年,所以,被田小麦的父亲带回家的当口,田小麦还以秋收的只会是白眼。这样一对13岁的少男少女,怎么可能趁田爸爸出差的夜晚彼此间发生小说吞吞吐吐的情节?如确有其事,兹事体大,当会让两个孩子的身心变化体现在言谈举止中,可是,爸爸看不见,老师也看不见,于是,因为丧母而对父亲愤懑不已的田小麦,变得愈加孤僻;于是,因为目睹母亲被杀而如受惊小鹿的秋收变得阴鸷。我想,对孩子而言,家长也好,老师也好,要做的是让他们好好地长大,而不是如《谋杀似水年华》所写的那样,任由田小麦10年里一直生活在连夜的噩梦里,任由秋收怀揣一颗复仇心苦度支离破碎的时日再赔上10年的牢狱之苦完成所谓的人生历练。当然,作家总是喜欢凡事推到极致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有戏剧性有冲突,但是,《谋杀似水年华》中对成长中的少年只重结果看不见过程的漠视,多多少少反应了我们这个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轻视,所以,春暖花开的时候,秋高气爽的时候,我们总能听说少男少女为心里的阴霾付出生命的代价。
“读这本书只需要一年,悲伤却要延续多年”,《谋杀似水年华》的腰封上印着的这句话,倒是真切。我读《谋杀似水年华》真的只用了大半天,却不像读蔡骏的其他小说合上书后就忘了所有。秋收和田小麦把那么好的年华赔给了那么低级的谋杀案,真叫我耿耿于怀——或许,谋杀似水年华,指的就是这一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