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私信变成了博客

(2011-09-12 20:35:50)
标签:

杂谈

选择在流火的七月阅读拉克洛的《危险的关系》,好处是被梅尔特伊侯爵夫人的处心积虑刺激得身体一阵凉似一阵后正好对冲了灼人的高温;坏处是夏季犹如衣着俭省的女人诱惑多,游山玩水、夏季音乐会、时尚大片……400多页的《危险的关系》是在断断续续中读完的。你也知道,450万字的《在高原上》获得茅盾文学奖奖赏的是专业人员的阅读口味。我非专业人员,坚持读完《危险的关系》,一方面囿于该书的责任编辑龚容的大力推荐,另一方面是想跳一跳看看能不能够到小白老师在《导读:危险的不是动作》一文中国给予《危险的关系》的高度。

不得不承认,拉克洛的天赋高得惊人,师出无名就独创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来者未必超越得过去的书信体小说这一体裁。十八世纪的巴黎上流社会的鸿雁传书,让叙述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没有典型环境的描写,没有主要角色外貌及心理世界的细部雕琢,有的只是你是我非、男欢女爱、蝇营狗苟的八卦传播,奇怪的是,十八世纪巴黎上流社会的世俗化的生活就在这些书信往来中立体起来,色彩妖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由此,我觉得拉克洛的《危险的关系》至多是一幅十八世纪巴黎上流社会的风俗画。如此定位,《危险的关系》怎么能挤得进顶尖文学作品的行列?“这部小说在许多方面为现代小说树立了典范”,小白老师的美誉让我不得不反省自己的阅读能力,反省后得到的几个问题不知道能否得到各位方家的明示。

问题一:与卢梭的《爱弥儿》几乎同时代的《危险的关系》,直到现在才被我们大力推荐,难道真的是一叶障目(主要是巴尔扎克)让我们看不到《危险的关系》的杰出吗?小白老师在《导读:危险的不是动作》中不吝好词地称颂《危险的关系》:“拉克洛发现他可以比卢梭做得更好,事实上他他也确实做得比卢梭更好。”这种列举我以为是断章取义的,是在悠长的法国文学史的长河里取了一瓢饮。就好比在我们百年宋词兴衰史上拈出一个姜夔。姜夔的词端的是上乘之作,可是,相比辛弃疾、苏东坡、李清照呢?我以为小白老师的美誉,会给我们不熟悉法国文学的阅读者一个错觉:《危险的关系》是法国文学的扛鼎之作,是吗?

问题二:是与问题一黏联的。之所以对小白老师给予《危险的关系》的文学地位有所怀疑,是因为我读下来觉得如此痴缠于上流社会男欢女爱的小说,境界大不到哪里去。可是,我认识的几位在法国生活过的文学爱好者偏偏告诉我,巴尔扎克在法国的关注度不过尔尔。难道,我们接受的关于法国文学的教导是有偏差的吗?

问题三:小白老师与译者推荐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危险的关系》屡屡被改编成影视剧,为此,上海译文出版社特意在书后罗列了《危险的关系》的“改编史”。影视剧青睐《危险的关系》,这不奇怪。德·瓦尔蒙子爵想要问梅尔特伊侯爵夫人要一个肌肤相亲的过程,未达目的就在侯爵夫人的指点下于社交圈里尽显酷男的风采,这么吸引影视观众的情感大戏,怎能吸引不到影视制作公司的投资?太麻辣了?那么,清纯一点,女孩塞西尔·沃朗热为了让自己与当瑟尼骑士的真爱变成百年好合,从憧憬到怀春到出轨到失意,难道不是很好的影视素材?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是吗?那好,德·瓦尔蒙子爵将良家妇女都尔维尔院长夫人勾引得从忠贞不二到魂不守舍,再至魂归西天,这个故事能不让影视观众为一掬同情之泪而守在电视机前吗?

我不以为《危险的关系》如小白老师在他的导读里举荐的那么好,但是,这不妨碍我觉得《危险的关系》非常好看。就好比拉克洛原本是在好友之间写写私信的,兴之所致,索性弄成了博客,它能不好看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