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梦幻——读潘向黎的小说

(2011-07-01 15:23:18)
标签:

杂谈

潘向黎一定很喜欢自己的小说《无雪之冬》吧,三本集子《白水青菜》、《我爱小丸子》和《十年杯》无一例外地收了《无雪之冬》,算是一个佐证。

潘向黎在《白水青菜》的序《我不识见曾梦见》中说起自己闭门读史的体验是“有一种从激流之中好不容易爬上岸的虚脱感,对眼前的一切也有了奇怪的空洞感觉”,我深深昧得此言的生理感觉。那日午后,窗外暴雨如注,我一头扎进《无雪之冬》一口气把“我”读到了有雪的冬天与“他”重逢于有着两棵梧桐的市中心医院门前。《苏三起解》好像依依呀呀地响在耳畔,我看周围的同事,有一小会儿,似乎不认识他们了。

花繁叶静时,因为我担任责任编辑的杂志将潘向黎的《茶可道》介绍给了中学生读者,作者赠我三册她的小说集答谢。书是装在有着蓝花布图案、上书“碧螺春”三字的纸袋送过来的,从快递员手中接过娴静的纸袋的瞬间,我把《茶可道》、碧螺春、三册小说集混淆了起来。

《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只有你知道我的迷惘》、《十年杯》……一路读下来总是走神,直到读到《无雪之冬》。

“我”因为无名病痛住在了门前有两棵梧桐的市中心医院,百无聊赖、前途微茫。穿着爸爸的老棉袄或者坐在病床上或者游荡在走廊里,“我”几乎看到了生命的终点,幸亏遇到了病友断了退的“他”。一场平心静气的恋爱始于无雪之冬、结果于大雪纷飞中。

无奇的情节,如果不是潘向黎出色的文字功底以及化入小说中的她的淡看云起云落的性情,《无雪之冬》怕是无法迷我在阅读的两个小时中。

对,《无雪之冬》勾我魂魄也就是在阅读的两个小时中。读罢,抽身,想:像这种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上演的爱情故事,到底有多少可信度?潘向黎的小说,不胜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信条,而是,每一篇都是她理想的情节化,《我爱小王子》、《弥城》、《无雪之冬》、《永远的谢秋娘》、《白水青菜》,如果将其中的女主角视作同一个人,那她是从相信爱情到迷失爱情到追寻爱情到旁观爱情到引领爱情的,爱情观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一个女孩是怎么蜕变成一个处惊不乱、处乱不惊的优雅女人的。这不是潘向黎一个人的理想,这大概是一群自视不低的女性共同的理想,所以,潘向黎一有新作问世,总有读者追捧,我也是早就读过上述许多篇什这一次只是借着作家馈赠的机会重读罢了。可是,喜欢和非常客观地认同那是一篇好小说,中间不总是等号,而潘向黎总是喜欢让她的小说情节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推演,更容易让读者产生疑惑:童话吗?

又要说到门罗的《逃离》和斯特鲁特的《药店》了。两位仿佛就把正在进行的生活白描下来的短篇小说大家,不修饰、不想象、不幻化,反而让自己的作品有了平地惊雷的回味——她们的小说里有梦想,而潘向黎的小说里满地都是梦幻。梦想和梦幻区别在哪里?前者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后者是舒曼的《梦幻曲》,天上人间,各有各的好。只是李煜在“天上人间”前加了一句“落花流水春去也”,这前缀,还是在人间更能体会得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话痨小袁
后一篇:完美的生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