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孙颖迪弹李斯特《A大调钢琴协奏曲》

(2011-05-11 16:10:02)
标签:

杂谈

孙颖迪、宋思恒、孙梅庭等等这些与郎朗、李云迪年纪相仿的钢琴家,像是湮没在了人海里。其实不是,你只要聆听,就会发现他们正以自己的个性,在钢琴上弹奏着属于他们的声音。去年,孙梅庭在东方艺术中心带领我们与肖邦耳鬓厮磨了十多个小时,今年,他要以同样的方式跟李斯特约会;宋思恒,将古典音乐通过钢琴和现代电子技术的嫁接,出新;孙颖迪呢?好像没有什么出格和惊人之举,我却对他独有好感,去年世博会期间,每个周末的中午,他都在电台里带听众绕着地球听音乐,口才之好,让人感叹他的口头表达与手指的表现力不相上下,而他对古典音乐以外的音乐甚至音乐以外的诸如风光、书籍、美酒甚至雪茄的知晓程度,同样让人赞叹不已。

我觉得,像这样一个生活得如此丰富的人,演绎出来的音乐作品一定是饱满而多汁的。

5月7日晚他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李斯特《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印证了我的“觉得”。

这部只有一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因为作曲家本人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钢琴演奏家,所以,要演奏好这部作品,得有相得益彰的技巧——这,在孙颖迪演奏的过程中我已经见识了。孙颖迪的技艺好在哪里?在钢琴前束手无策的人难以评说。我只知道,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回到家里,听唱片、看视频,一个我青少年时期听得耳朵都生出茧子来的词募地窜入我的脑子:革命的浪漫主义。这就是我对李斯特《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即时听感。说它革命,按捺不住的激动密布在李斯特的这部作品里。直观的,是那些进行曲式的乐队和钢琴合奏部分,稍稍拐了一点弯的,乐队轰隆轰隆往前行进的时候,钢琴虽轻敲着却是清晰的,表明的还是要跟着乐队一起往前的决心;隐秘的,是深藏在与大提琴和长笛的对话中的不示弱的心跳。

进行曲如出征的号角,令人血脉贲张,我们坐在台下的得到这样的指令,源于台上孙颖迪的表现,他让身体离开琴凳产生的力量全都通过肩、手臂汇聚到十指,于是,钢琴在乐队的衬托下雷霆万钧;又有的时候,孙颖迪会让琴声弱下来,乐队依然在进行曲着,钢琴如溪水潺潺叮叮咚咚得听得见孙颖迪对乐器的控制能力;至于抒情,他总是喜欢将右手扬在半空中,久久地。我理解,空白处意蕴更深长。

很喜欢孙颖迪演奏的《A大调钢琴协奏曲》,这样的听历,既澎湃又情意绵绵的现场,在我是第一次。可是,要说最最让我忘情的,还是那一段大提琴与钢琴的对话,所谓“小曲好唱口难开”,一旦开了口,全都是来自心海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