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一样追远往昔

(2011-01-07 15:56:02)
标签:

杂谈

那家唱片铺子门面之小与唱片之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壁一壁的唱片我一眼一眼地看过去,吓了一跳。那个高举双臂手掌向天的老头怎么那么像奥运名老头何振梁?就趋近看个仔细:《钢琴大师布伦德尔告别演奏会》。原来是《钢琴大师布伦德尔告别演奏会》!我屡次三番在电台听那些很煽情的DJ说起过它播放过它,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买下后翻到唱片的背面,顶一头有些凌乱的白发的脑袋低垂着,为演出而穿的燕尾服有点儿衣、人分离,虽是照片,脚步的蹒跚是能感觉的——2008年,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78岁了。

可是,在他最好的时候,我还没有喜欢古典音乐。

不知道他78岁的时候,那向天伸展着的手,是否还敏捷、灵动、沉着、宽厚吗。

都来不及读完目录,就开始听。

第一部作品,是莫扎特《第九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流布最广的是地二十一号和第二十五号,它们的第二乐章旋律之优美很容易叫人流连忘返。我亦如此。

听《钢琴大师布伦德尔告别演奏会》,根本推进不到第一张唱片的第二部作品海顿的《F小调变奏曲》,被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淹没得根本不想出来。

该如何用文字描述莫扎特的这部协奏曲?那个与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同姓的德国音乐学家说它堪比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妥帖妥帖,再说什么都是狗尾续貂。

21岁的莫扎特,被偶尔路过萨尔茨堡的法国女钢琴家叶莱荷梅搅乱了平静的心海,于是,一部不被槛外人看重却为业内人士推崇的作品,诞生了。

第一乐章,少年情窦初开的明丽,犹如画片上莫扎特那件红色的礼服,耀眼得叫人欢喜。与跳跃的钢琴相携的弦乐,一波接一波地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真好比那个撩开莫扎特少年情怀的叶莱荷梅。

虽然没有第二十一和第二十五那样有柔情似水的第二乐章,钢琴特有的清丽之声却把青春的悸动和盘托出,自始至终。通常是这样的,艺术家青春季节的怀春之作,容易滥情,可是,莫扎特的这部作品,却是节制的、矜持的,满腹的心事却又欲言又止的吞吞吐吐,布满在整个第二乐章里。

事实是,叶莱荷梅是莫扎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佳人远去,欣喜依旧,钢琴的主题潇洒得漂亮,宛若法国女钢琴家的惊鸿一瞥让莫扎特自省到了生命的质感。

整部作品,我听着听着,就会会心地微笑起来。

也是因为布伦德尔的处理非常轻捷而有力而干净利落。

年龄和资历是音乐家演绎宏大叙述作品的本钱,可是,将要荣开八秩的布伦德尔却对莫扎特21岁时的作品情有独钟,还郑重地评价其是世界的奇迹之一,是什么让钢琴家有如此酷评?他们从作曲的成就解析莫扎特的《第九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后来的那些协奏曲再也没有超越这部作品”,那么精深的境界我一时半会儿到达不了,我听布伦德尔举重若轻地弹奏这部作品,是见证了一次轮回。从心理年龄来看,一个78岁的钢琴家,他的情怀应该又回到了青春期,所不同的是,已经沧海桑田过了。虽说曾经沧海难为水,可是,对往昔的追远不能用“水”来表现吗?

好了,明天再听这张唱片,直接跳过莫扎特,接下来是海顿、贝多芬、巴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